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汉家天子刘玄德》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汉家天子刘玄德 () >> 第十章:省亲(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00538/

第十章:省亲(二)(1/2)

刘备正沉思着,回忆着黄巾起义的种种细节,一道声音却蛮横地出现打断了他的思索,“对了,阿备你还记得前两年你从你们家那棵大桑树上摔的事情吗?”

刘备无奈地抬头看向刘民,这个老爷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没看见朕在脑洞治国吗?但长者有问,却不好不答,便欲张嘴回答这个幼稚的问题。

然而刘民完全没有等待刘备回答的意思,问完话就转头对着了刘弘:“他怕是已经都忘记了,毕竟那时他年岁还小,可老头子我还清楚记得这件事呢,那个将阿备从昏迷中救醒过来的小神医啊,还是老头子我亲自引荐的呢。”

得嘞,话到这里,刘备哪里还能不明白,抛砖引玉呗,自己就是那块砖。

听完刘民的邀功之词后,刘弘立马施礼感谢道:“这件事,当真是多亏民伯了,若不然,现在我怕已经与自家小子阴阳两隔了。”

刘弘说完,又对刘备使了一个眼色,刘备也知趣地向刘民行了一个礼,并说道:“小子感谢长者再救之恩。”

刘民顿时乐开了怀,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连忙摆手道:“无需如此,都是乡里乡亲,这点小忙实属分内之事,当不得如此大礼。”

“好浮夸的演技。”刘备心中默默下了评价,都说小说来自生活,但生活有时远要比小说来得离奇、浮夸、有意思。

不过,不知这这老爷子接下来会如何表演,又会如何切入正题?刘备突然有些好奇。

“唉。”刘民摇头晃脑,一副回想往事的神情:“我还记得当时那位姓华的小神医对我说过,‘老丈人,你们村东头那棵大桑树底下是哪户人家?我看此树亭亭如盖必出贵人矣。’还问你们家都有什么人。”

“我当时就对他说,‘你不用问了,贵人必定是那家家主刘弘刘子毅,他可在县城里当主簿呢。’如今看来,果然不虚,这才几年,子毅你就当上了县丞,以后调到其他州去当县令想必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说不得,若是运道来了,就是郡守那样的高官也是做得,到那时,我们都得称您一声‘使君大人’呢。”

刘弘听得面色红润,很多时候明知是假的,但就是喜欢听,这没毛病。

“民伯谬赞了,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刘民却认真地否认着刘弘的谦辞:“唉,怎么说不准呢?要知道咱们楼桑亭刘家却也不是一般的人家,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是有宗室血脉在身的,我看呀,咱们这一宗重回汉室宗谱,复阳城亭侯爵位的重任还要在子毅你身上啊。”

刘弘叹道:“这怕是难事啊,毕竟咱们这一宗已经划出宗谱许久了,汉家自就有制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如今这太平盛世,圣天子垂拱而治,众正盈朝,海晏河清,哪有军功封侯的机会呢?”

刘备在一旁听得面皮抽动,圣天子,太平盛世,海晏河清,他怕是穿错了年代吧,这当朝的皇帝莫非不是叫刘宏而是叫刘恒(汉孝文帝)?

刘民却面色一正,道:“正因如此啊,子毅你才应该早做准备啊,找一些人来帮衬帮衬你,自古以来哪有一个人就能成事的道理呢?这外人是靠不住的,能靠的住的只有自家乡邻,这以前高祖皇帝打天下靠的就是沛县的子弟兵。”

说罢,刘民突然神情夸张地做了一个恍然大悟状:“对了,子毅,我突然想起一个事情来,你那师兄卢植可是要担任咱们县学的祭酒吗?”

刘弘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件事。

“那就好。”见刘弘点头承认,刘民笑道:“那我举一个人,正好与阿备在县学里做一个伴,以后若学由所成,给阿备做个家臣,也是好的,这外人终究不及自家人来得可靠呀。”

“敢问民伯,欲举哪家孩童?”刘弘却忍不住问道。

刘民呵呵一笑,说道:“就是阿备以前的玩伴啊,阿显那小子,那小子我看还有一股聪敏劲,最重要的是人还很老实。”

“对了,你还记得这小子吗?”刘民说着转头看向刘备,刘备连连点头,示意他记得,但面皮却又是一抽,这刘显确实是他以前的玩伴不假,可是他还有一个身份,正是眼前这位义正言辞一心为公的刘民刘老爷子的亲孙啊。

一会刘民笑呵呵地刚走,又有两人从亭舍出来,向刘弘告礼,这二人就是楼桑亭的亭长与求盗,其中亭长是一个叫王易的青年,是凉州安定人氏,鬼知道一个凉州人怎么跑到幽州来当亭长,不过,这年头寒门子弟能有官当就不错了,哪里能奢求更多;那个求盗则是楼桑本地人氏,叫刘广,算是刘弘的堂兄。

其实他俩已早发现刘弘多时,但见刘民老爷子在那喋喋不休个不停,只好躲在亭舍门后等候。

与这两人说了一番话后,刘弘就带着妻子王氏、刘备、刘平向那颗大桑树下的故居行去。

推门而进,因为久无人住,房子显得有些杂乱无序,而且沾满了灰尘,刘弘看得是直皱眉头,这房间是不得不打扫的,可是妻子有了身孕自然是受不得这呛人的尘雾的,那么打扫卫生的主力就只能是自己了,然而刘弘心中对打扫卫生实在是无什么兴趣的。

这个时代的儒家士子虽还未发展到宋明之时曲解“君子远庖厨”的地步,但已故的太尉陈蕃的那种“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大义凛然的不打扫卫生的

状态提示: 第十章:省亲(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