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章 伤痛之深,谁人知?(1/2)
迟老板姓迟。
这似乎是句废话,但在李琴和温朔这对母子,以及知情的李香、胡军海夫妇,李彬和冯春梅夫妇心中,也只记得那位“老板”姓迟,却不知道对方的叫什么名字。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他们这些知情人甚至都怀疑,当年那个骗子,是不是姓“迟”?
毕竟,人家是骗子嘛。
怎么可能告诉你真实的姓名?!
当年李琴丈夫去世,一个人带孩子,在仙人桥农贸市场摆摊卖杂粮,最初还挣了点儿小钱,结果被骗子盯上后,施以连环套的骗术,当初还年轻,又没什么文化见识的李琴,一心想着多挣钱让孩子能过上好的生活,结果被骗,拿出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的钱,进购了一批绿豆、黄豆、红小豆,结果大部分都是变质发霉的烂豆子。
李琴那一次生意,赔得干干净净,还欠下了大笔的债务。
她在亲戚面前哭得死去活来,诉说着整件事的经过,自己的不易,但,她没有在儿子的面前掉过一滴泪,却实实在在地告诉儿子,家里欠下了外债,是她这个当妈的没本事。与此同时,李琴告诉所有借了钱的亲戚朋友,她哭,诉苦,只是承受不了的一种宣泄,但不会赖账,一定会慢慢连本带利地把所有钱还清,让借了钱的朋友们放心,她也不会去寻短见,她还要把儿子养大!
从那以后,李琴不敢再去做生意,也没有了做生意的本钱,只能辛辛苦苦地在农贸市场作清洁工,挣得少,但省吃俭用,总能把孩子养大,能慢慢地,一点点还钱。
而且那时候给予李琴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希望的,就是年纪还小的儿子,就开始捡废品、拾破烂挣钱,给家里贴补。
从初中开始,温朔的收入就开始超过了母亲的工资……
那些年,家里欠下的外债,几乎有百分之八十多,都是温朔挣来的钱还上的。
那些年,除了冯春梅之外,几乎没人找他们母子要过账!
让李琴和温朔深感歉疚的,便是欠下这些亲戚、朋友,乃至邻居的钱,时间太久。
谁借出去的钱,不想让借债的早点儿还上?!
看着李琴和温朔这孤儿寡母日子贫苦,李琴挣得又少,谁不担心,借给这对母子的钱,打了水漂?!
但大家可怜孤儿寡母不容易,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要……
甚至有些人,已经打心眼儿里放弃了这笔债务——算了,估计这辈子他们都还不上了,唉。
认倒霉吧!
可时间拖得久了些,但到底,是还上了!
最让这些借给李琴钱的人感到钦佩和感慨的是,在没有把钱还上的几年时间里,只要是见到了债主,李琴每次都会主动提及还欠着人家钱,并信誓旦旦着将来一定连本带利地还上。每年春节前夕,李琴也会登门致歉,请求再宽限些时间,会还钱的……
其实民间大多数亲朋之间借钱帮衬,债主也不会非得逼着你早些还,在意的是,你是否当回事儿。
债主们最愤怒,最担心的,就是借钱的心里没这回事儿。
那就令人厌恶和愤怒了。
感情我们借给你钱,还有罪了?
你的日子过得倒是踏踏实实,我们却天天惦记着,我们图什么?
所以,李琴的态度,决定了亲戚朋友直接的情感,没有因长时间借钱不还而受到伤害,与此同时,维系了情感的持续。
了解李琴那些年的亲人们都知道,如果不是被骗,当初丈夫去世,家里留下的积蓄,以及李琴在农贸市场摆小摊挣的钱,虽不至于丰衣足食,却也不会让孤儿寡母的生活那般困顿。
最大的苦,是背负债务给予精神上的折磨和巨大压力。
没有受过那种精神折磨,长时间煎熬的人,不会懂得,骗子给人带来的伤害有多么巨大。
尤其是,如李琴这样的孤儿寡母!
不仅是欠债的精神折磨,还有一些闲言碎语、幸灾乐祸的嘲讽等等,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这源自于李琴坚持着,没有再嫁人。其实李琴也并非没考虑过,改嫁之后生活轻松些,儿子也能过得更好一些,可年代不同,那时候一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还带着一个孩子,想再改嫁,难度真的很大,别人会说她克夫,会说她带着一个儿子是累赘等等,除非……找一个条件很差的人!
条件太差的,曾经有过一个好丈夫的李琴,肯定看不上,也担心儿子跟着自己改嫁到那边之后,吃亏吃苦。
于是乎,一些曾经上门牵线说媒的人,以及那些想过娶李琴的家庭,在被拒绝之后,难免会心中忿忿着,四处传播李琴的坏话,一个克死了丈夫,没啥文化,带着一个儿子,还被人骗了钱的傻娘们儿,竟然有脸在改嫁的事儿上挑剔?
呸!
活该她守一辈子的活寡,吃一辈子的苦头!
长得也不错,为什么宁肯吃苦受累不嫁人?
八成早就私底下勾搭人了吧?
风言风语和旁人的指指点点、冷嘲热讽,以及欠下亲人朋友债务的压力……
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多少年?!
谁曾想到过,越是这般折磨,李琴越坚强,儿子,也活得愈发顽强,在苦难的生活中拼了命地挣扎着,没心没肺地开心着,活着,苦熬着,希冀着。
今天是温朔的生日,又是在家里亲朋共同为他庆生,所以男人们喝酒也不会没完没了。
收拾干净了茶几之后,还特意端来了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