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历史的分叉路口?(1/2)
曹操端坐在主位上,在他下面,已经是跪倒了一片人了。
刚开始跪下去的人只有夏侯一个人,但是随着夏侯跪下去请命,越来越多人也跪下去了。
举目四望,在下首全部都是跪下来的人。
黑压压的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这样的场景,让曹冲忍不住想到了四个字。
黄袍加身!
赵匡胤在他弟弟赵匡义以及赵普的密谋之下黄袍加身,赵匡胤不得不反叛周朝,自立为皇。
而此刻曹操被诸位大臣宗亲拱卫着,与后世的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又何其的相似。
曹冲与曹丕对视一眼,两个人在大殿之中如两根尖刺一般,格外明显。
他们两个都没有跪下去请命。
不是两人不想曹操当皇帝,曹操若是当皇帝了,曹冲的洛阳侯说不定就变成了洛阳王,而曹丕的长安侯说不定就变成了长安王了。
对于两个人来说,曹操称帝,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
但对他们两个有好处,不代表对曹老板有好处,不代表对魏国有好处。
诚然,在年初的一战中,亲汉势力接近全军覆没,在九州上下,那些世家,那些所谓的汉臣,即使是心中还有汉室,但也不敢反抗了。
这个时候出来反抗,与自杀何异?
根本没有区别!
所以按理说,就算是曹操登临大宝,也是不会遭到对少反对的。
即使是有,那么,这个反抗的势力也十分弱小,曹操基本上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让其化成灰灰。
但是没有别人阻止,不代表这件事情对曹操就有好处。
首先,曹操现在虽然是魏王,不是皇帝,但是举手投足间皆是帝皇规格,说他不是皇帝,但是在九州大地,又是谁的权力能够大过他的?
没人!
曹老板现在就是九州大地最有权势的男人。
如此,即使是曹操成为皇帝,得到的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得不来真正的好处。
反而还有些损失。
所谓的损失,便是曹操登临大位之后,肯定是要lùn_gōng行赏的,而且还要大赦天下。
这便是巨大的损失了。
像曹冲曹丕,以及自己的诸多儿子,可能会被自己封王,那些宗亲们,自然也是要嚷嚷这些的。
若是自己不给他们,那他们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他们的恩情曹老板不是辜负了吗?
但若是给他们官爵,甚至是给他们封王,那么,结果又会是如何?
现在他们是皆大欢喜了,但是自己的后来者该如何?
他们会不会在后来成为掣肘自己的接任者的存在?
继承大位的坏处有这么多,曹冲觉得曹操多半不会答应。
他是汉臣,若是成为了皇帝,就变成乱臣了,而他的后代篡位,历史上的评价又是另外一说了。
更何况若是曹老板不选择在此时即位,也可以让后来者迅速的立下自己的威严。
后世曹丕之所以能够将魏国统领得固若金汤,并且还发动了几次征吴大战,除了他用九品官人法得到世家的支持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曹丕是初代帝王。
初代帝王,开辟一朝,本身就蕴藏威严。
若是曹操现在当了皇帝,那曹冲亦或者曹丕成为皇帝了,也只不过是一个继任者而已,想要确立权威,就不得不像曹睿一般经历一番斗争了。
曹冲与曹丕对视一眼,两人没有其他的动作,坐在上面似乎是在深思着什么哲学问题。
他们两个在等曹操的回答,而夏侯等人也在等曹操的回答。
没过多久,坐在主位上的曹操咳嗽了两声,他看了曹冲曹丕一眼,接着将目光定格在殿下的跪伏着的一排排的人。
“诸君,慎言,此事,孤不想再听第二遍。”
听到曹操这句话,曹冲心中没有放松警惕。
殿下的夏侯等人也没有因为曹老板的一句话而起身。
像是古代改朝换代这种方式,只要不是直接通过暴力推翻的,大概都是要有一个程序的。
就譬如后世曹丕篡汉,都是要一个程序的。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曹丕和刘协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和谐”。
可以说,所有关于曹丕欺负汉献帝的说法,都是“脑补”出来的。
比如,曹丕一点都“不想”当皇帝,但刘协从“内心里”觉得汉祚将终,曹家功德无量,于是准备把皇位禅让给曹丕,叫他的御史大夫张音把玉玺给曹丕送去。
曹丕一看这架势,那是连连推辞,坚决不敢接受玉玺。
底下的大臣们左劝又劝,好话说尽,曹丕依然义正言辞地表示:我的德行比舜、禹差远了,实在不敢接受禅让。
刘协一听,又下了一道诏令,说:无数神迹已经证明,我的大汉已经被上天抛弃了。所以我让位给你,是顺应天命啊!天命这个东东,你懂的,千万不能随便违背啊!
曹丕接旨后,“郁闷”地长叹一声:“何汲汲于斯乎?”苍天啊!大地啊!为什么要如此逼我啊!看来我要辞职归隐,才能逃过这种“逼迫”了。
刘协一听又被拒了,赶紧再发诏书,说:魏王你什么情况?知不知道什么叫“成大事不拘小节”?你看尧禅让给舜,舜推迟过吗?你咋不能和圣人学一下呢?我让张音再带着玉玺跑一趟,你千万不许再推迟了!
结果曹丕依然不就范,说:我实在无法和舜、禹相比啊!他们接受禅让的时候,功劳都大大滴,而我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