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钩子(1/2)
有这帮老贼在这不断的鼓动,再加上他们带头往前中,本来因为很多弟兄躺了,从匪的士气已经很受损了,现在看到这帮老匪开始前冲抢人头,就一个个备受鼓舞,也是从众的往前冲。
结果在不断的有海寇中箭扑倒的时候,海寇冲到阵前,冲在最前的老贼已经放下藤牌,扬起刀斧,嘴咧狞笑,眼露凶光。
冲到现在,海寇的冲锋阵型已经变成了波浪状,在波浪最前面的老贼只见几步外的方盾猛地翻开,只见每一面翻开的方盾露出一名营兵,这营兵手持一杆火门枪,朝着老贼狞笑着点燃火绳,火绳裁短了,刚一点燃,两息之后,铳子成扇状发散出去,把一个个脸上还留着狞笑,但是眼神已经变得惊愕的老贼打飞。
这只是一小块的阵型有安排火门枪,这是预留的救火队,一直在看海寇冲在最前的人在哪个位置,这支部队跟着在不断的移动,最后盯上这股冲在最前的老贼,然后给他们沉重一击。
而与此同时,除了这一块的火门枪狙击,剩下的的盾牌手变动左肩膀抵住盾牌的动作,用左手撑住盾牌,站直身子,用右手从背后的标枪袋里抽出一根标枪。
明代军队中使用的标枪,枪杆以缠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7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远,一般以30步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
虽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长68厘米,枪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如长箭,两端均可刺人,便于投掷。
明代沿袭宋代遗制,军队非常重视标枪,而且强调步战使用必与藤牌相配。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以制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云飞枪。”为鼓励士卒平时刻苦习练标牌技术,军中还设立了明确的测试规定和奖惩办法。
戚继光《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试标枪,立银钱三个,小三十步内命中,或上、或中、或下,不差为熟。”练习和测试的办法除单独投掷标枪外,还须持藤牌投掷。故文中又曰:“试藤牌……令持标一枝,近敌打去,乘敌顾摇,便抽刀杀进,使人不及反手为精。”何良臣《阵记》卷二《技用》还说:“……标中银钱者,以银钱赏之。三限不中者,罚而复责。惟三标百试不差者为奇异。”标枪在明代也曾用于水战,并从作战实践中总结出“标枪非船相逼不可用,往下打更难准”的经验教训(《三才图会器用》卷六)。
这根标枪就是上说的第一种,枪杆选用细竹,前粗后细,枪头成犁头,而且还有改动,标枪尾端有铁鐏,上铸圆环,带着三根细麻绳,麻绳尾端带有铁钩。
标枪袋是皮囊,内装三根标枪。
现在除了冲得最前的贼人,剩下的也都进了三十步,现在都快到十五步了。
在身后小旗的喝令下,数百人一掷,一大蓬黑影带着风就出去了。
明军营兵都经过俞大猷严厉的训练,但是战斗经验却并不强,平时的实战也不多,就打过几次倭寇,其中不过几十的真倭和海寇,这次对战数千人,说心里不害怕,那是瞎扯。
尤其是贼人越冲越近,最前面的盾牌手全是额头冒汗,抽标枪的动作都是颤颤抖抖的。
俞大猷治军极严,军纪压在脑袋上,虽然动作断断续续,又不整齐,但还是抽了出来,一起掷了出去。
多亏现在海寇冲得进了,不然就这颤颤悠悠的动作,准头真不敢保证。
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个海寇,正挥舞着手里的腰刀,这家伙身上还穿了件齐腰铁扎甲,这是他从一个百户身上扒下来的,这家伙之前杀敌勇猛,现在也是个小头目,现在马上近了身,正是削人首的好时候。
这贼带头上前冲锋,突然,身体猛然一顿,然后就向后摔去,原来是两枝标枪射中胸膛,标枪的惯性让他向后摔去老远,手里的大刀也不知道扔到哪里了。
犁形枪头破开铁甲,形成洞穿,这贼摔在地上,张着大嘴,露出黄牙,想惨叫,但是气上不来,只能发出轻微的“呵呵”声,嘴里不断的吐着血沫。
有一老贼反应快,左手燕尾牌一举,“腾”一声,一根标枪扎在牌上,燕尾牌被扎透了,枪头避开了手臂,劲力太大,手臂感觉酸痛,可能伤了筋骨。
来不急松口气,一根标枪向着面门来了,赶紧一让头,标枪带着风过去了,“呼”终于可以松口气,结果这标枪后面带着一抹黑影,是钩子,摸过脖子,带走大块皮肉,气管、喉咙被撕开,这贼扔下手中的刀盾,两手死死地捂着伤口,但是没用,血泉像是泉眼,从指缝间涌出来,这贼面容抽搐,面色发白,张开嘴,还没等他发声,一根标枪正中胸口,把他带倒了。
只见整个海鲨团冲锋在前的一条阵线血花四溅,大批的从匪老贼向后倒去,数百支标枪的威力让海鲨团深深的痛了一次,不少海寇身中数枪,大片的海寇想割草一样躺了。
冲在前方,跟在那个小头目身后的一个老贼,因为冲在前面,虽然说挥盾隔开了两支标枪,但还是被一支标枪钉在了地上,口中往外不停吐着血沫,身体不断的抽搐,然后慢慢的停止呼吸,死不瞑目。
就是一轮标枪的投掷,海鲨团就损失了100余人,剩下的海寇还没缓过气儿来,第二轮标枪又来了。
因为标枪的劲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