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臣冒死弹劾(2/3)
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又行贿于给事中戴凤翔,指使戴弹劾海瑞“渔肉缙绅”。这一下就轮到海瑞倒霉了。等到海老头儿罢了官,老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大半田产,还顺手出了一口恶气。
据后来的献征录大学士严公嵩传载,严嵩降生于小家子,“其父不过小吏”;
同书“大学士徐公阶传”载徐阶家“世世受耕,不仕,至父蔽而补邑椽吏。”
两人起步时,家业相当,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抄家之时抄出黄金三万余两,银二百万余两。
而老徐仅仅担任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嵩的十五倍。
但是老严这倒霉蛋在史书民间一共被骂了近千年,估计以后还得骂下去。
但是人家老徐就有个“廉吏”的美称。
老严倒霉后饿死在别人的坟墓旁边,老徐倒霉后还能搬倒巡抚,保住家产。
由此可见,当时的好名声有多重要了哪怕有一天家道中落,后人去讨饭,光凭着这点儿的好名声,都能比别人多要来两碗
更何况,家道中落这种事儿能出现在我等士大夫的身上,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打从成祖永乐皇帝驾崩了之后,大明朝的文官们就一天比一天放纵自己,直到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的文官简直不能称之为放纵,而是放飞了。
直到崇祯皇帝出现。
崇祯皇帝大概是自觉要么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所以把自己这个皇帝当成了皇帝界的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老子不管你是为了搏清名而故意来招惹老子还是真的就是来招惹老子,反正朕都满足你的要求。
想廷杖的就廷杖,想死的就宰,不惯你们这些臭毛病。
所以现在这御史陈秉郡就继他的前任陈默的后路,被拖了出去。
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看看御史陈秉郡被拖出去之后,又冷眼望向了群臣“风闻奏事,不是让尔等肆意罗织罪名来排除异己。
没有证据可以让厂卫去查可以,但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肆意挥霍大明律赋予尔等的权利,这便是下场”
崇祯皇帝说完,接着又是语气一转,再次问道“还有谁谁赞成谁反对”
崇祯皇帝原本以为这样儿就差不多了。
毕竟已经有一个御史被拖出去廷杖,而且十九**是个杖毙的下场。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小看了人心。
不说廷杖骗名声这事儿,就光是为了不能让崇祯皇帝再这么肆意妄为下去,保住自己这些士大夫们“最后的权益”,大明朝的朝堂上就注定不会太平。
大理寺卿姚士慎干脆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站了出来,躬身对崇祯皇帝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讲。”
到了姚士慎这种正三品的层面上,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再往下,就只能牵扯辅臣这个层面了。
姚士慎先是躬身一拜,接着干脆就脱帽跪倒在地,朗声道“臣冒死以奏陛下,一则弹劾陛下,二则弹劾魏阉。
所弹劾陛下者,其过有三。
其一,重用厂卫,搅扰民间。
自陛下登基之始便重用厂卫,殊不知厂卫于横行于京中,凡有商贾买卖,便上门索贿,稍有不从,便既打砸铺面,京中商贾无不深受其害,民间哀声载道。
其二,陛下不修德政,反重杀戮。
自陛下御极以来,先却建奴,后征蒙古。虽吾皇兵威赫赫,然则岂不闻佳兵不详正所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然则陛下动辄诛连九族,又好筑京观。
臣敢问陛下,林丹汁之过,与牧民何干黄台吉之错,与辽东百姓何干
然则陛下于草原筑京观无数,又命毛文龙于东江掠民为奴,日夜袭扰,此诚非仁君之所为也。
其三,陛下苛责宗室,屠戮皇亲。
福王毕竟乃陛下亲叔,然则福王一脉如今何在陛下又视太祖高皇帝血脉于何地
臣所劾魏阉者,其罪有二十五。
其一,败坏祖制。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
其二,打击异己。
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
其三,泰昌皇帝宾天,实有隐恨。
先帝宾天,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义发愤,忠贤悉排去之。顾于党护选侍之沈纮,曲意绸缪,终加蟒玉。”
只是姚士慎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就不耐烦的打断道“够了,若是没有什么新花样儿,就别把杨涟那老东西的剩饭拿出来炒了。
尔等不腻,朕尚且嫌烦直接说你的第二十五条让朕听听”
姚士慎被崇祯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噎的一时无言,诺诺了半晌之后才拜道“启奏陛下,臣劾魏阉欺凌先帝,舞弊朝纲”
这事儿可就大发了。摆明了老魏不死,这事儿就没完。
欺凌先帝把皇帝当什么了一个死太监欺负皇帝当这时晚唐老李家那些渣渣呢
崇祯皇帝也正色问道“如何欺凌舞弊”
姚士慎干脆把心一横,梗着脖子道“启奏陛下,魏阉欺先帝不学,魏阉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
凡奏文书之时,管事牌子皆屏息远侍,不敢近前。至于一本一本口奏姓名、党逆朋比者,王体乾也;
帮助魏阉查姓名,李永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