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又是一个(1/2)
“最新的消息是,金马组委会,预选和决选的评审并不是同一批人,甚至南辕北辙,派系不同,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助理拿到资料,递给林平之。
把资料翻开,上面是宝岛本地八卦杂志消息,正中间的大幅封面上,有林平之的照片。
眉头紧皱,怅然若失,挺直了身子,又拼命挤笑鼓掌,保持风度——是他去年输给《桃姐》的反应。
林平之看着有点烦闷。
比起挖掘透露隐私,狗仔比公关部做的更专业。
《致郁》在宝岛的票房超过千万,排名今年票房探花,已经是大陆电影在宝岛近年来最好成绩,也是12年华语电影在宝岛市场的最佳成绩。
“决选的评审团主席是华仔,委员会有大陆影星,而初选复选都是彻彻底底的宝岛人,所以其实决审,如果能看到您的名字,是一定愿意做这个人情的,先天便多了两票……”
林平之知道助理的意思,华仔和林平之关系不错,而参与投票的大陆演员,却不得不做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评委人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少个评委?”林平之问。
“不知道,根据前几届披露,不多于二十个,尤其是初选,拢共三百多部片子上映,又创了历史最高,听说只有四五个人评判。”
“四五个人?”林平之一愣,下意识问道,“他们能看得完片子吗?”
助理诚恳道:“我觉得不行。”
林平之惊讶得讲不出话来。
奥斯卡的白佬评委足足上千,汇集电影工业链条上的各行各业,尚且会被收买作假,各种刷奖套路甚至写在了《名利场》杂志,成了生意众所周知,但金马……这人数简直令人窒息。
如果是四五个人,不得不承认,评委的个人偏向性就显得太重。
其实大陆奖项好好捣鼓之后能轻易超过金马金象,因为大陆是一个正在疯狂发展的市场,众多流量和影视人士同样需要奖项黄袍加身,转型认可,行业越是缺什么,越是需要什么。
马桶台一个金鹰,评审即便黑出了天际,也能吸引眼球,赚足了流量,而级别远高于金鹰的金马金象,最近几年,一直摆烂,入不敷出,舞台档次low得可怕,恐怕已无人记得。
金象垃圾得都没人说道,金马曾经有机会脱颖而出,可惜金马“频频爆冷”力捧本地小生小花,私货太多,失了公信度。
最近十年的爆冷,超过过去几十年。
世纪初,一个金马金象影帝影后,声名赫赫,能被官媒给出版面,演员资源立刻爆棚,万人敬仰,发展到后来,远不复当年光景。
“也许是觉得我锐气太盛?”林平之自言自语道。
否则这解释不了为什么他无法入选“最佳导演”,他更认为深层次的原因不是留级的赵军旗,而是金马作为大中华区的暂时最高奖项,在他面前玩起了矜持。
他太年轻了,他才二十稍多,而他已经在宝岛人气高的可怕,一想到统领华人圈导演的青年人是大陆人,便对这场造神运动忧心忡忡。
大陆已经把林平之当做了“青年一代”的标杆,林平之接到的公益广告越来越多,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形象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陆分会的友谊大使……他每个都能欣然应允。
“有没有可能是政治因素?”
林平之突然问助理,引得对方痴痴的冒冷汗,但林没等着回答,心中已经下了确论。
他不会承认自己的片子比其他人更差,申报当时明明白白的写了“林平之”的名字,是属于他的单人作品,如今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牵扯到这些,他便无能为力。有时候几个掌权人就能决定你的外在价值,生活向来如此。
又看了主办方因为大陆媒体报道,他档期不合可能辞请邀约,导致的巨量损失。
林平之有些幸灾乐祸。
受限于狭窄的受众和高调的定位,金马这门生意每年都在亏钱,除了大陆厂商参加的去年,企鹅一家的赞助费甚至超过了剩余之和。
由于巨大的资金缺口,金马今年很可能临时换场,宝岛的广告商同样希望林平之出现在岛内现场,哪怕是走过红毯惊鸿一瞥,这代表会有大陆人注意到他们的产品。
他目光在历届初审评委,似曾相识的宝岛电影人名字上掠过。
华仔很可能兼任初审评委,或者直接放林平之后门,这并不过分,华仔去年拿了圆满,今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作品,让一个港地人当评委主席,足见华仔的信誉度。
他们扛不住压力,他们补不了数千万的亏空。
林平之默念道,越发肯定。
如果金马从未享受到赚钱的光明,他们本可以继续忍受东拼西凑的黑暗。
秋季一向是颁奖大季,大陆宝岛皆是如此。
但有意思的是,宝岛这番操作,反而让林平之在大陆几大奖项连战连捷。
浙省,周树人故乡,大陆三大电影节之一,华表正在举行。
冯大炮翻来覆去的挪动屁股,他表情尴尬不已,自患了白癜风之后,他出行从来是帽不离头,只为略作遮掩,今天西装革领,摘帽涂粉,却没听见熟悉的声音。
此时颁奖正在进入重头戏。
“获得最佳影片的是——”姜纹翻开纸片一看,表情玩味,调侃道,“我有时候会怀念自己的青春,众所周知,我也有过来自异国的青春,林平之,我也做了类似的抉择,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