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二章 迈出那一步(1/2)
送走了李治,陈飞回家以后长舒了一口气,命人关上院子大门后,操着扫把追杀了孙得义“十里路”。
“该死的孙得义,老子都再三关照了!不管是谁,一律不见,你还把晋王殿下引进来!是不是找抽?站住!听下来!”
陈飞将扫把挥舞的“虎虎生风”,加上他无与伦比的度,将孙得义追杀的那是上天无能下地无门,鬼哭狼叫响彻整个陈府。
下人们第一次见到陈飞这么大脾气的火,吓得战战兢兢的躲在一旁,不敢上去阻挠。老爹瞧见院子里鸡飞狗跳的,又是抓耳又是挠骚,想要上去阻止,奈何追不上二人的度,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场“悲剧”的生。
当然,扫把打人一点也不疼,陈飞也没有真的生气,只不过是给孙得义一个教训而已,省的在未来的几天又放人进来,搅得他不安宁。
论度,十个孙得义加起来也不是陈飞的对手,因此挨了十几下以后,孙得义累的喘不过气来,干脆趴在地上不动弹了。
陈飞见到这一幕也是很无奈,人家都趴在地上了,自己总不好意思再出手吧?教训到此为止也差不多了。
恰好这时候燕云儿被外面的动静惊动,从内院走了出来,见到这一幕很是时候的叫停了陈飞,结束了这一场闹剧,也给了陈飞一个台阶下,将扫把一扔,回内院睡觉去了。
孙得义从地上起来,拍拍灰以后就和没事人一样,大大咧咧的招呼下人干活,不要围观等等。
因为扫把打人不疼,陈飞也没用力,所以他根本没受什么伤,就是跑的久了,气有点儿喘不过了
简单点来说,两人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经过这么一闹腾之后,陈府慢慢归于平静。李治乘坐马车回到皇宫,本想着快点告诉陛下陈飞的想法,可是去往两仪殿的时候却现,父皇还在与大臣们争论高句丽的事。
无非就是李世民想要趁机攻打高句丽,但是大臣们不同意,在殿外就能分辨得出,那是老大臣魏徵的声音。看样子这次,又是老大人争做先锋,劝阻父皇。
李治微微摇了摇头,忽然觉得陈飞真的很厉害,他似乎从来不在朝廷上言,但是他的思想总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朝堂的众人面前,不显山不露水。相比于这些直来直去的老大臣,简直就像是个.......小奸巨猾的狐狸?
李治的词汇有限,也只能这么评论他了。
得到宦官的禀报,李治被准许入殿,走进去以后才现,现在召开的,是一场小型的朝会,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孔颖达,程咬金,李绩,太子,魏王等一干文武大臣俱在,都在商讨如何应对高句丽此事。
李治虽然是被中途允许加入进来的,可是走进门的时候并未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大家的焦点都在李世民那里。
李治站在最后观察了一下,现现在的局势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场的从一开始的所有大臣都是反对战争,到现在的有部分大臣同意战争。
虽然同意战争的大臣只有寥寥几个,但是很显然,李世民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而且太子和魏王也在其中的阵营里,居然可以和以魏徵为的一干直谏大臣分庭抗衡。
李治稍稍听了下两拨人争论的内容,现大部分时间都是双方在互相扯皮,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面,什么史书,经书,甚至还有些前朝传记上写的一些内容都被搬到这里来,只是为了能压制对面的气势。
但是却很少去争论到底该怎么去面对,去解决这件事。
距离新罗使臣求援已经过去了三天,大家居然还在讨论这些有的没的,并且双方都还乐此不彼,甚至觉得这才是其中的意义,李治这个局外人忽然有点迷茫,如果将来有一天,他也面对这样的场景该怎么办?
不过很快,他就甩去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将注意力重新收回到双方的争辩上。
辩论总会有一个结果的,无论是哪一方占据了道理,对李治来说都无所谓,他只需要等众人都散去了,单独向李世民禀报就可以了。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世民似乎对大臣们的扯皮不耐烦了,抬头的时候刚好看到了站在最外面的李治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即心中一动,点名让李治来谈一谈这件事。
“儿臣?父皇刚才是叫儿臣嘛?”李治莫名被点到,心里没啥准备,有点慌神。
这时候,所有文武大臣都将目光聚集在了李治身上,想要退走都不行。
“儿臣...儿臣.......”
“治儿,大胆一点。”李世民鼓励道。
听到李世民的鼓励,李治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长舒了一口气,调整了下紧张的心态,缓步穿过大臣们走到前方。
迎着大臣们轻蔑,质疑,嘲弄,无所谓的眼神,拱手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父皇,儿臣请求呈上一副地图与一副棋子,儿臣小诉下自己的观点,若是有不得体之处,还望父皇,各位老大臣们指出,治定当改之。”
这是李治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向李世民提出这么正式的要求,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胸有成熟,这不由的让李世民感到奇怪。
他熟知李治的性子,按照道理,这个儿子胆子应该没那么大才是,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尴尬笑着然后推脱么?看现在的样子,似乎...真的有主意要讲?
李世民眼睛一亮,不管李治是不是有主意要说,既然他提出来了,自然要满足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