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二十四号楼(1/3)
319.二十四号楼
说起南正街,其实那条弯弯曲曲、有些狭窄的小街早就被学院街和献福路横向分割成南正上街和南正下街,只有中间一段精华部分还被称作南正街,那次大规模的拆迁就主要是针对南正街的。动作很大,有好几家机关事业单位、几家工厂企业和几百户南正街的住户,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拆迁公司。
先是对各级单位,由各所属的部委办区局负责安置,那些工厂统统搬进城郊的工业开发区去了,那些单位和企业的所有福利房的住户就全部搬进刚刚落成的、与中心城区隔着一座东山、靠一条钻山隧道相连的东山花园里去了,王大为的父母当时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拆迁政策同意可以放弃安置、单单领取安置费,自己想办法另谋住处,所以就有些像龙庆丰那样在改革开放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住户就可以另选更好、更大、更靠紧闹热区的居处,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近三百户人家了。
当时这个拆迁任务是市里的一个重点,建委也很重视,还专门召集所有的私房业主和房管公房住户集中起来开了好几次恳谈会,说是考虑到搬迁所在地段的差异,在给大家还回原有住房面积的同时,还给予百分之三十的住房面积的无偿补偿,这样不仅住房条件改善了,居住面积也增加了,活动空间也扩大了,何乐而不为呢?
那个一脸微笑的房管局的领导先是说出一个安置点,"虽然在伍家岗,可是如果在那里上班,还是很方便的,至少免除了天天挤车,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在路上的消磨。"人家说的真的很有道理:"虽然位置有些接近市郊,可是空气新鲜、风景不错、正是休闲居家的好去处。"
"另一个安置点地势虽然高一点,可是古人不也是说站的高、望得远吗?不是说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的领导在大家面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过就是离江边远了一点,可是那个新建的小区距离新崛起的中心商业区就是步行也不过五分钟路程,又是一个成熟的社区,逛街、出行、购物、读书、看病各方面方便得很。"
最后才隆重的推出对南正街居民安置点的所在地。一个是靠近即将修建的峡州火车东站附近的桔城花园和位于东山半山腰的大堰小区。参加开会的所有住户一下子就像开了锅,都在怒气冲冲的纷纷离开,还在极为愤怒的骂骂咧咧,说贪官污吏和房地产商相互勾结,把老百姓不当人,把大家骗到赶到城郊去住,还在要求"还建",也就是说从哪里搬走还是回哪里去。大家最不满的就是两个安置点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城市的边沿,有人声如铜钟的在煽动:"老子们坚决不搬!有本事还敢动武不成?"
人家还是很有耐心的。那个时候的拆迁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也有一些职业道德的,决不搞什么威胁和恐吓,也不进行断水断电,更不会深更半夜找一帮小混混来砸拆迁户的玻璃和放火烧大门,只是日复一日的派人进行家访,天天如此;只是不间断的和各家各户联络感情,反反复复的宣传南正街拆迁以后,这里要建一个大规模的老年活动中心,虽然那不过只是一个真实的谎言,几年之后这里耸立的却是一个大规模的高档住宅小区而已。
但在当时的那个时候人家说得铜铜铁铁、信誓旦旦,不由你不相信。再说,峡州有句名言:"伸手不打笑脸人"嘛,就只好让那些手里拿着里装着搬迁协议和计算机的男女从门外进来,漫不经心地听着那些人的**化雨般的动员和细致耐心的解释。一个月下来,拆迁公司的人明显感觉到这些人中间有不少的人已经开始态度软化,也有些立场松动,可就是没有一户答应搬走,拆迁公司开过几次**会议,想找到问题的关键,也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有人大着胆子去做张广福的工作,那个时候,这个小名被南正街的人叫做和尚的年轻男人已经是前呼后拥、耀武扬威的一个老大,而且是社会上的大哥大,据说手下有数百人的力量,在这座城市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人称张哥的男人忙得很,一天到晚不见人影,好不容易有了点空,却对搬迁的话题不感兴趣,叼着烟不耐烦地回答:"妈的,没看见老子在忙吗?再说我和张国荣不同,我对男人不感兴趣,找个年轻的女孩子来给我解释解释。"
谁也没有想到张广福的魅力无穷,拆迁公司的那些女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决定为了工作甘愿献身,至于那些女孩子究竟是不是与张哥有过什么工作以外的交易,谁也不知道,至于那些女孩子对张哥解释过一些什么谁也没问,那是一个**而又不便提出的问题,可人家还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张广福的表态倒是原原本本的传了回来:"都是一群猪,南正街的事得问一问杨大爹,杨大爹只要说上午搬,我绝不拖到下午;杨大爹不发话,一切免谈。"
大家就恍然大悟,这里的住户几乎全是以那个杨大爹的马首是瞻,南正街的头竟然会是那个大家天天见面,貌不出众、为人和气、穿一套中山装,一天到晚趴在他开的那家小店的柜台上读书看报的精瘦老人,就叫人大跌眼镜,就知道什么叫真人不露相。就派人整天坐在杨大爹的小店里磨蹭着不走。
那个杨大爹也不闻不问,还是和以前那样默默的读书看报,闭着眼睛入定,还是和以前那样卖茶,还是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