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宫乱(1/2)
吴廷祚刚出宫门里出来,还未登上马车,就听见宫门合拢的嘠吱声。他不禁摇了摇头,今日是他轮值,宫里却出了件大事。
据说是,小皇帝的宫里丢了东西,内侍省副都知孟遥,像一头疯犬般,领着人在宫里四处搜查。结果,窃贼没抓着,倒把杜太贵妃宫里的副都知康泽给逮了个正着。
这康泽倒没胆子去偷小皇帝宫里的的东西,只是,孟遥从他的怀中,搜出了一根赤金簪子。
康泽说是杜太贵妃赏的,孟遥查来查去,“证实”康泽偷拿了安嫔的首饰。
唉,简直是荒唐之极,吴廷祚只要想起这事,就觉得荒诞不经。
身为托孤八相之一的吴廷祚,那也是三朝老臣了,为政治国的经验,虽不如范质那么老练,却也是从州县任上,一步步爬到相公高位的能臣。
康泽是什么人?那可是杜太贵妃身边的大红人呐!
别人也许不清楚,吴廷祚这个宰相却是心知肚明的,以前先帝在时,当今的符太后其实并不怎么受宠,反倒是身段妖娆,貌美如仙的杜太贵妃格外的有宠。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先帝在时,康泽那可是炙手可热的内侍宦者,他轻轻的跺一跺脚,宫里的地面上恐怕都得抖三抖呢。
吴廷祚想到这里,不由重重的叹了口气,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懂。只是,谁叫他是今日在宫里轮值的宰相呢?
宫里的规矩,包括内侍省在内的大内侍们,最多只能是副都知,都知一律空缺不任。
康泽不是一般的小内侍,而是有品级的殿阁副都知,归政事堂管辖。
按照朝廷的规矩,正六品及以下的官员,只需要政事堂下敕札即可任免,毋须经过宫里的同意。
事情就是这么的凑巧,这康泽偏就是个正六品的副都知,吴廷祚又偏偏是今日的轮值相公。于是,如此棘手的烫手烂山芋,便被交到了吴廷祚的手上。
吴廷祚既不是符太后的心腹,也和范质没有任何瓜葛,准确的说,他只是先帝的信臣。要不然,先帝怎么会留下遗诏,将吴廷祚提拔进政事堂呢?
说句心里话,吴廷祚对范质的独断专行,颇有些成见。大家都是政事堂相公,凭什么只能由范质一个人说了算?
只是,吴廷祚明时务懂大局知所进退,不公开和范质去争权罢了。有李谷和王溥冲在前头,去和范质斗得你死我活,他不如一直冷眼旁观,看看究竟是谁能够笑到最后。
难题虽然摆到了面前,吴廷祚却丝毫也没有慌乱或是着急,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么大的事,必须和范相公商议过后,才能定夺。
只是话虽如此,吴廷祚处置康泽的时候,却也留了个后手,没有将他交给孟遥看押,而是吩咐人送去了大理寺狱。
吴廷祚不愿意,也不敢明着和范质作对。只不过,如果能够不动声的给范质下点眼药,帮他添点堵心之事,吴廷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不患寡只患不均!范质在政事堂内把持朝政大局,吃独食的行径,惹恼的又岂止是李谷和王溥二人而已?
吴廷祚坐进车厢里,原本缩在一角的小厮琴墨,很有眼色的凑过来,从暖窠里取出尚温热的茶壶,替吴廷祚斟了一盏茶水,递到他的手边。
今日个,吴廷祚在宫里说了不少话,倒也有些口渴,接过茶盏后,一饮而尽,信口吩咐道:“再来一盏。”
连续饮下两盏温茶之后,吴廷祚忽然想起一件事,如果不是铜臭子李无咎发明了炒茶之法,他恐怕至今都会以为,加了姜、盐,甚至是葱的所谓团茶,乃是人间美味。
都是茶,此茶却非彼茶,不怕不识茶,就怕茶比茶!
和馨香爽口的炒茶相比,加了各种料的所谓团茶,简直无法下咽!
吴廷祚仰面躺在锦褥上闭目养神,就在琴墨几乎以为主人睡着的时候,他突然吩咐道:“到了府衙之后,使人去叫防隅军都指挥使王晓同来见我。”
琴墨伺候在吴廷祚身侧多年,素知主人是个极有主见之人,轻易不会主动召见部下。
在琴墨的过往经历之中,吴廷祚召见部下,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提拔重用,一是申斥弹劾。
作为现任开封府尹,吴廷祚手头掌握的实际权势,除了范质之外,政事堂内其余相公们还真心没法子比。
开封府,乃是天下第一府,掌管着京畿内外的政务大权。城内外的权贵之家,不管有那么的得势,如果得罪了吴廷祚,只怕是寸步难行。
京城里的簪缨世家,谁家没有见不得光的龌龊事,如果吴廷祚硬要按章程办事,嘿嘿,家丑外扬倒算是轻的,重则丢官罢爵,让宫里生厌。
吴廷祚以政事堂相公之尊,兼任开封府尹,其实是托了先帝的福气。开封府尹,照例只能一任,顶多三年期满,便要调职。
尽管范质没有明言,吴廷祚私下里却明白,范质一直想把门生杨炯,拔擢到权知开封府的宝座上。
问题是,权知开封府事,可以不论品级,只要资历够了便可上任。但是,吴廷祚这个当朝相公,却再难找到比开封府尹更有实权的兼职。
铜臭子李中易曾经有句名言:三年清知州,五万贯文钱,吴廷祚对此深以为然。
两年的开封府尹生涯,吴廷祚便已经捞了不下五十万贯钱,这还是他的比较收敛,没有主动索贿的收益。
官运几乎到头,财运也即将到头,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