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旷古绝今一樵夫》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旷古绝今一樵夫 () >> 卷一 第一章:法生因缘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10478/

卷一 第一章:法生因缘(2/12)

他颁流九州的玄奘之音,诏度天下州寺的承法之举,何不也为大唐辉煌的全面展开和延续,有尽了其最后的一点心力呢……

~~天下佛事,兴在帝王,亦兴在佛法有人和得人吧。当年玄奘只身西行,曾被五印度诸宗大乘信众共尊为“大乘天”,也被各派小乘徒众同敬为“解脱天”。其修其行其言,人并敬之重之,可见只要法印在心在行,大乘小乘都是有佛之乘,从根本上都不误佛法的度己度人。而五印度那明争暗斗的十八国王,更是为中土玄奘的人品和才识共所仰望,以其身临境域为荣为耀,去国远归为失为怅……四年之前,法师东归之时,太宗与之一晤,也曾力劝其还俗参政……可短短几年时间,一代帝王便与佛法深深结缘,更与玄奘幽幽知心了,这又是何等奇妙的事情呐!

玄奘大师眼下当然如日中天了,但佛法慧命,总是要靠来者不断有续,且发扬光大的吧。夫子曾曰:“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古贤又云:“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野”。这不,此时此刻,一年轻和尚正匆匆朝龙山顶上赶来,只不知他是要去深山崖窟寻师问道,还是志在佛法不弃穷乡僻壤,更或为了不负唐皇度僧难得名额而不辞劳苦,暗暗荷担了于草野广觅来者的希望重任……

总之,当他隐隐听清慧能呼号的心声之时,远远看清慧能临崖危坐的剪影之际,一种莫名的心动使他放缓了脚步,然后决然转向,渐渐走近了慧能……

三.好自许的和尚

“阿弥陀佛!打扰了。”

慧能的身后,和尚已静静立了好一会儿了。

“师父,是不是山道不熟?”

身心正难自拔的小慧能闻声虽是没有回头,但应答却也不失内里于人有所眷顾的热忱。

“阿弥陀佛,该是小施主问道贫僧的吧?”

~~好自许的和尚!

不知为何,稍为醒事以来,小慧能对佛法就有一种固执的不信。在他看来,佛法千虑以求人天福报,万劫以修西天极乐,生生为此执著,世世却落飘渺。此舶来之道,何及倏忽生命于万物一齐境界之中安化游心以笃实百年的庄子之明,因此不但没有回首起身,内里更是陡起不屑,于是便脱口而出明显的讥讽之辞了:

“‘无思无虑始知道’,道又何问之有?”

和尚闻之,虽是一愣,却旋即莞尔,并内里更开始为之实实动念了。而此刻小慧能的目光不仅依旧停留天际,且那思绪,已是有些愤愤了~~

佛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世间好人,为何总在吃苦受累和遭罪?而多少恶人、奸人、无德无行之人,却每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鲜见天谴人祸,那所谓的不是不报,只时候未到之慰,真的是自欺欺人吧?

佛说六道轮回,生由修行,可那钱窝里的为富不仁,权位上的荼毒百姓,不知是轮回道上人于善报的刻意挥霍,还是对前修隐忍的恣肆杵为?人已善行善报了,可那善善之缘,人又何以不保,更自弃自毁?

佛祖法力无边,菩萨救苦救难,可正直父亲的际遇,乡邻好人的不幸,更世间多少善良忠厚、刚直方正、笃实有信之人的种种恶运,那法眼恢恢的佛菩萨,又保佑了谁,慈悲了谁……

一想想这些,小慧能虽对虔诚信佛且多拜观音的母亲和乡邻无有多言,但对佛菩萨及僧侣们,却是从心底难以亲近了,更况此时此刻呢……

四.和尚为何不走呢

白云远飘,日头渐高,山顶阳光火热火热的照着,青草树叶翠绿翠绿的亮着,草花刺花树花艳丽的开着。熏风轻漾,蜜蜂翩飞,鸟儿沉醉……

好一会儿了吧,慧能一念回神,怎么没感觉和尚离去的动静呢?于是不由回了一下头,只见一年轻僧人稳稳趺坐于后,正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呢。

“还没走啊,师父。”小慧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是啊,和尚为何不走呢?

人,就是那么不可思议,百年相处,终是陌生,而有时路人的一句话,一声叹息,一个动作,一眨眼神,甚至远远一道背影,一缕琴音,都可能使人与之莫逆一生。当然,此中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羁绊,全都无碍人魂魄以求的企踵延颈更实实与交的切切愿心了。之前小慧能那一声由内的呼喊和仿佛化入大山的沉静剪影,一定是深触和尚某处的不意了吧,此灵明或许的感应,人又怎会轻易放弃,更况小小年纪刚才那句叫人尴尬,却又令人不得不有所叹服的应对呢。

“对不起,打扰了。”和尚实心实意的说到:“小施主,方才上山之时,听到你我要上学的大声了,那是你的烦心事吧?”

慧能听了,心里一热,盯着和尚认真看了看之后,还是回头将目光飘向了天际。

和尚虽受冷遇,但内里却更生感慨了,人有思想且性情倔犟,当然是能有所作为的可贵品性了,但于庠序仕宦之途,还真鲜有平顺的吧?想想自己的入佛经历,年轻和尚面对这个任情任性的少年,于是开始非常自信的挑起了话题:

“人能如愿上学,当然是一种造化,若不称心,也未必有远一种更好的人生。世上虽谓‘学而优则仕’,但其中的惬志却是很难操之在己的吧?人即便有跃龙门,若秉性方直认真,那仕途于心的煎熬,不是每个无改初衷的人都能挺得过来的吧?或许,随缘无须上学,并尽可能为身边人做点实事,不仅有印儒之真正精神,且还会有更好的

状态提示: 卷一 第一章:法生因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