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厢情愿,愿者上钩(1/2)
世界上最多的人并不是平凡人。
而是看不清自己的人。
很遗憾,刘岱成为了其中之一。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不过天才中最多也不是永远无敌的人。
而是虽有失败却能不断进步的人。
很遗憾,刘岱不是其中之一。
因为他连天才都算不上。
一个人的一生很短,却也很长,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有犯错的机会。
因为你不一定能从犯错中站得起来。
刘岱站不起来了。
汶水一战,四万大军强冲百万黄巾,虽然对手多为老弱妇孺,能战之人不超过二十万,但是绝非四万普通士卒能够强冲而胜的。
公孙瓒的燕代劲卒不是大路货,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四万大军初时气势汹汹,而一旦军势不利,陷入僵持,在平原之上,让黄巾军将优势发挥出来,便注定了狼奔豕突的惨淡结局。
刘岱死了。
死在乱军之中。
不过并不是许烈埋下的后手所为。
因为他并没有命大到那个程度。
当然,只要结果一样,过程如何,有时候并不重要。
……
汶水一战,四万兖州军大败,青州黄巾士气如虹,之前所想的安定生活再一次抛诸脑后,兵锋南下寿张,直指山阳郡!
整个兖州官吏都慌了,没有人想要面对如蝗虫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百万黄巾军。
“别驾,此时该当如何是好?黄巾贼兵锋将至,若再拿不出对策,我等岂非为之所掳,家破人亡耶?”一名官吏张皇失措,指望王彧能给他出个主意。
王彧也是很无奈,之前刘岱出兵时,他虽然觉得不安,但是也没想到刘岱能败得这么彻底,四万大军一战败北,还身死阵中,当真是大大的蠢货!如今还连累州郡同僚如坐针毡,更是罪不可恕!
眼见州府之中,众属官闹哄哄地乱作一团,却无一人能想得出一个主意来,王彧不禁心灰意冷,只觉自己几十年的官场生涯难道要这般画上结尾不成?
不!老夫岂能如此!
王彧忽然想起了昨日来到府上的那个家伙。
“如今刘刺史兵败身亡,兖州危在旦夕,州府官吏虽众,却无一人可力挽狂澜也!”
“而今王公新任别驾,便遭此横祸,岂能甘息?况且王公家眷尽在斯地,倘若黄巾贼兵锋入城,蝗虫过境,昌邑瞬间便为焦土,王公何以自救乎?”
“东郡太守许君侯,用兵如神,早有声名,数年来,战必胜,攻必取,未尝败北,去年之际,大破黑山贼,俘斩甚众,足可见其长剑仍利,兵锋未钝!刘刺史身死,州中别驾为尊,当此之时,为救兖州百姓于水火之中,王公何不以别驾之名,号召群僚,以迎许君侯耶?届时兖州可保,黄巾可破,自是美事!”
“……”
王彧心中再次盘算了一番昨日所闻之言,只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自己是万万不能想象身死族灭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诸君可听老夫一言!”王彧顿时大声一呼,止住众同僚的杂乱争论。
待得众人注意力集中于此后,王彧开口言道:“如今百万黄巾将至,其势甚众,又新败刘刺史,气势如虹,仅凭我等,是万万不能敌之的。”
一言既出,底下一片附和之声。
王彧又道:“老夫闻,东郡太守谯侯许烈,身经百战,未尝败北,其人用兵如神至此,我等何不迎之耶?如今刺史已亡,朝廷远在关中,所谓远水难救近火,加之董卓乱政,望之不可也,既如此,我等自迎许君侯入主兖州,兵退强敌,以守藩篱,岂非一保州郡黎民,二保身家性命耶?诸君以为如何?”
而就在王彧侃侃而谈之际,副手一人亦是眼光闪烁,心中暗有盘算。
“治中义薄云天,人所共知。前日桥太守为刘岱恃强所杀,治中不顾势微,勇而抗之,兖州百姓,谁人不知?谁人不敬?让尝听闻兖州有小儿歌曰‘刘刺史,身不正,为己私,擅杀人;万别驾,有大义,不畏强,皆夸义’。由此可见,百姓敬治中如此耶!”
“治中乃是心正之人,值此动乱之际,危境之时,岂能不为民请命,找出一条活路耶?黄巾贼兵锋在彼,不日即到,若然无所作为,势必难当其锋,城破人亡,百姓流离也!”
“东郡太守许君侯,兵法奥妙皆得子干公真传,用兵如神,乃万人敌耶,欲退强寇,为今之计,还能何为?治中莫非欲亲自引兵退敌耶?”
王彧言语一毕,不待他人接话,万潜当即起身,遍视众人,说道:“王公此乃大仁大义之言,今黄巾贼至,百姓流离,我等州府官吏岂能坐视耶?潜自知非将帅之才,未有退强寇之法,私以为王公之言乃是上策,潜附议!”
霎时间,本来闹哄哄的场面那是再安静不过了,众人都在消化这王彧和万潜的话,毕竟刘岱一死,这两位就是兖州官职最高的两人了,谁也不敢怠慢。
众人勿论真心为民者,亦或暗有私心者,细想一番,不禁发现,值此危急存亡之时,性命攸关之际,好似当真未有他法可言了。
“在下附议!”
“在下附议!”
“在下附议!”
“……”
一人带头,转瞬之间,众官吏纷纷同意了王彧的提议,谁也没有异议,毕竟,身家性命还是得要的。
“好,既然诸君皆无异议,便如此而行!”王彧当即拍板敲定,而后眼光扫过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