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恩加天下(1/2)
君臣见面后,万历道:“诏书朕已经看过了,还有些不甚明了,特召三位爱卿前来为朕稍加解释。”说罢示意将恩诏的底稿交给三人。
张四维忙接过稿件逐条解释,哪些罪人应该特赦,哪些宗藩应该抚恤,哪些官员子弟应该得到荫封,哪些钱粮应该蠲免,竟是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这种推恩于下的事情,几乎每一代君主都干过若干次,讲的就是要雨露均沾,此次拟定的恩诏基本都是援引旧例,并未开什么额外的口子。
万历听罢,感到很有些无可奈何,看来不同意的话,自己就不只是大不大方的问题了,而是失了亲亲之义,也难全一体之仁。
考虑再三,万历只得换了个思路,道:“让户部将本次补发及蠲免的钱粮理一理,要做到心中有数。”
“臣遵旨。”张四维三人一听,也觉得有这个必要,赶紧俯首领旨。
万历又道:“国朝之初,宗藩不过数十,繁衍至今,天下宗室须以万计,全赖朝廷供养,终究不是良策,当做调整。”
三位阁老一听,都是一惊,须知宗藩事务,乃是大明的一大痼疾,非常棘手也非常敏感,谁都不愿沾惹。而且此事跟今次的恩诏也没有直接关系啊,皇上怎么一下子又扯到这上面去了呢。
张四维想了想,道:“皇上,如今朝廷处理宗藩事务,都是依照嘉靖四十四年所定《宗藩条例》而行,此条例颁行距今不过十余年,此时又作更易,只怕有朝令夕改之嫌啊。”
“三位爱卿,大明立国不过两百年,宗室人口就已激增千百倍。若不趁着如今朝廷尚有些余力,早作谋划,日后必然更难处理。宗室子弟繁衍到十万、百万,恐怕也要不了多久,到时候即使穷尽天下的赋税,亦无力支撑了。”
“皇上圣明。”万历这番话三人根本无从反驳,他们三个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知道皇上所言非虚。只是措施太强硬必会引起抵触,太温和估计又没啥效果,谁也不敢轻易接下这桩差使。
“将宗藩事务理顺,才是施加于天下人的最大恩惠,想必诸多宗室子弟,亦能从中受益。”
三人赶紧连声称是,心中却对皇上所勾勒的美好愿景有所保留。余有丁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之又慎,臣请皇上下达明旨,命文武诸臣与天下宗藩协谋共议,以求良策。”
万历点点头,道:“先交朝臣共商吧,集思广益,等有了预案,再听听各地宗藩的意见。”
“遵旨。”张四维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担心皇上又拿出本小册子,叫三人直接照着办理。要知道管理宗室的法度可不是啥《测量新法》、《音韵新法》,这玩意如果稍有不慎,必会引得风波四起。
其实按照万历的想法,这场召对他最想针对的就是荫封与户籍问题。或者减少本次接受荫封的官员子弟数量,或者以施恩于天下为借口,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但听了张四维的解释后,他意识到处置这类问题的时机尚不成熟,只得临时改变主意,提出要对宗藩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他在这半年里,收到过不少官员检举当地宗室成员为非作歹的折子,同时也有宗室子弟辗转向他奏告,称已有多年没收到朝廷拨给的岁禄,生活困顿,无以为继。看来宗室问题已经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只要自己这个皇帝透露出对此事的关注,必会有不少人愿意积极参与进来的。
万历觉得处置宗室的最佳办法,是将其分封出去,想必效果会比西方的总督制更好,但如今的大明已然丧失了开拓进取的锐气,自己要把内部矛盾转嫁出去,还需做广泛深入的谋划。在此之前,也不能干等着,如果不先将这些已被当成猪一般圈养起来的宗室好好调教一番,封到哪里都只是废物,顶不了屁用。
这份惠及万民的恩诏颁布后,万历接连收到大批内阁代拟的荫赏圣旨,都是准备颁发给相关官员子弟的,经他过目后,就要正式颁发。万历对此毫无办法,这玩意不好打折,也不能学楚霸王刓而不授,只得两眼一闭,全部放行。
此外,还不断有官员上疏,指出恩诏中尚有遗漏。首先是蓟辽总督周咏上疏,请求发银犒赏蓟镇防秋官军。
这个应该给,于是万历下旨发太仓银十万两往蓟镇。
随后顺天府府尹张国彦等题皇储天降,适四海人才汇进之期,本府试录进呈御览。张大人的出发点还是不错的,但是万历对这些八股文高手兴趣缺缺,看了看送进来的卷子,口头表扬了几句,便没了下文。
紧接着,四川道御史孙继先,吏科给事中陈与郊,云南道御史向日红等人上疏建言,自古英君谊辟欲建久安长治之功,必重直言敢谏之士。前者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刑部办事进士邹元标各以故辅居正夺情一事建言,得罪至廷杖遣戍。皇上英明天纵,岂不知诸臣无罪?
这下万历坐不住了,心道你们这班家伙还有完没完,怎么老想着替这几人翻案。万历恼怒之余,传喻要将孙继先等人一同罢黜。
口谕传至内阁,张四维闻听后感到非常为难。他可是亲耳听皇上说过,老元辅张居正的功是功,过是过,要区别对待。
张居正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异己打压过甚,以致积怨深重。如今朝中形势已发生巨变,那些曾受到张居正打压的人早就按耐不住,而这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