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打援(1/3)
对贺宗哲来说,他是救也得救,不救也得救。﹤
何为“攻敌之必救”?就是打的地方,对方不救不行。明知道可能会有陷阱,但是还必须得去救。用兵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行家了。按照己方的部署,调动敌人的军队。不过,贺宗哲此人到底也非易与之辈。在出军之前,他召来诸将,询问说道:“晋冀临汾可有军文送到?”
“估算时日,将军遣去临汾的信使应该是快到了。大帅或许这两三天就会有回文送来。”
“庆千兴兵锋甚锐,一夜半日连克两城。如今,宁阳也已陷落。若再得杨万虎的配合,这汶上,怕是坚持不了两三天。等不及大帅的回文了。吾意已决,这就出军驰援汶上。不过,以本将的估计,益都所以这么大费周折,左右开弓,所为者,不外乎正是为了诱使我军出城,因此,它肯定是会在汶上附近设置有伏兵。所以,此次驰援汶上,本将决定如下。”
诸将“刷”的一声,皆起身,恭听军令。
“我城中驻军总计六千余,此次,将调两千人出城。出城之后,只走大道,凡是山林、沼泽地带,统统绕过!行军路上,需要广布斥候、哨探,倘遇风吹草动,立即就地驻扎。等到了汶上城外之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则,攻敌前先求自保。营垒一定要扎好。不可急躁!二来,我部孤军在外,敌人或许会有埋伏,遇敌,一定要果断有力,当战则战,不当战则守,绝不能犹豫狐疑。三者,遇敌接战,不指望能把益都红贼击溃,只要能守住营垒,与汶上城中相为呼应,力保汶上不失,就是功劳一件!
“我军的目的是,坚持三到五天,等大帅的回文送到,或者待大帅调遣的援军赶来,然后再寻机与敌决战!在此之前,不求有功,先但求无过。
“另外,为迷惑红贼,本将打算在遣军去汶上之同时,另派一军,大张旗鼓,前去宁阳,做出一副要克复宁阳的态势,以为奇兵。若是能因此而混淆敌军的视线,那是最好不过。即便不能混淆,也可作为汶上军的一个呼应。不管这两支军马,哪一支陷入敌人的埋伏,另一支需得迅驰援!”
贺宗哲的整体应对,简而言之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一字长蛇阵。”
益都方面,是用城池为军队,计划拿宁阳等几座城池来包围兖州,以此来逼迫贺宗哲出军;而贺宗哲接连派出两支军队,加上兖州本部,便形成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若把他派去汶上的军队比作蛇头,那么他派去宁阳的军队就是蛇尾,兖州本部即为蛇身。益都如果打蛇头,则蛇尾应;如果打蛇尾,则蛇头应;如果打蛇身,——趁虚而入,直取兖州,则蛇头、蛇尾齐应。此外,若是蛇头、蛇尾不足以应敌,蛇身也可支援。
诸将听罢,皆称绝叫妙,说道:“益都会在汶上或者宁阳附近设伏,这几乎已经是肯定的了。但是,将军这么一应对,就化我军的被动成为了主动。如若是计划顺利,便不是敌人诱我军出城,而是我军出城诱敌人的伏兵了。……,不知将军打算派遣多少奇兵前去宁阳?”
“少则无用,多则臃肿。千人足矣。”
贺宗哲不动则已,一动,就把城中一半的军队都给派出去了。他补充说道:“去汶上的军队,要少打旗鼓,收缩队形,对外只说派去了千人。而去宁阳的军队,则要多打旗鼓,拉长队形,对外就声称派去了两千人。”
派去汶上的两千人,装作是一千人;派去宁阳的一千人,装作是两千人。兵法云:虚虚实实。此是为颠倒正奇之术。如果益都方面相信了这个情报,那么便很有可能把本来是安排在汶上的伏兵调去安排在宁阳。毕竟,围歼两千人和围歼一千人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又有将校称赞,说道:“若此计得售,则敌人的调动就全凭将军一念了!就不是敌军调动我军,而是我军调动敌军了。”贺宗哲深谙兵法之道,打仗,打的其实就是一个主动权。兖州虽然已经落处下风,但是他仍然殚精竭虑,希望能通过这几个小计策,把面临的被动局面给扭转过来。
这就好像是下棋,城池为棋盘,军队为棋子。尚且未曾开战,贺宗哲已经与赵过、潘贤二等人交手一合。
……
益都,燕王府。
连日来,邓舍晚睡早起,他虽然没去泰安,但是对前线的战事却皆了如指掌。毕竟泰安距离益都不是太远,紧急的军报乃至可以朝夕至。杨万虎佯攻宁阳没有能调出兖州的元军,赵过因而改变策略,改打汶上之事,邓舍也是知道的,并且在和洪继勋商议过后,完全赞同了此策。
每个人所站立地位高度的不同,必然就会导致其对战争视野的不同。如果说,赵过与贺宗哲目前的视线多数都是集中在了兖州、汶上一带,那么,邓舍却是更多的在观察济宁全路、以及晋冀临汾等地的情况变化。
李生如实汇报,说道:“济宁、东平诸路的察罕军队,因为措手不及的缘故,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特别是东平路、高唐州等地,因我军济南、泰安各部奉主公之令,皆做了佯动的姿态,故此很好地牵制住了此数地的敌人。唯一可忧者,是河南方面的察罕军马。
“河南在济宁的西南,两地相邻。如果济宁遭遇到重大的打击,河南肯定不会坐视不救。只是,如果没有察罕的军令,河南军却也不好擅自行动。也即是讲,至少在短日内,在察罕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