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阴阳之理(1/2)
想要在不破坏其平衡的状态之下,将这个光幕给解决掉,就要先明白太极的道理。
所谓太极,即是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就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所谓两仪,就是太极的阴阳二仪。
“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实说穿了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状态。
在旧时代以前,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内容。
这个意思是说,圣人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耆草是易占卜用的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
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
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宇宙由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太极,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
“太极”还有人一个说法,“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就是大。
极,就是极点。
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什么是道?
天道,地道,人道。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并且不断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联。
“太极”是“理”,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正所谓“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
在常乐看来,太极就是至极之理。
人有生始有死,要想知道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就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这就是道,太极之道。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
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
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称之为“阴阳鱼太极图”。
常乐在上一世,曾经听闻过一些说法,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形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的礼物。
还有一种更加离谱的说法,说是人类文明以前,在上一次,甚至是两三次文明毁灭时,所遗留下来的,有着神秘的用途。
常乐当然不会将这种传言当真,他知道在旧时代以前,有出土过多件青铜器,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
这种阴阳相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流变,一柔一刚,正是用“黑白鱼”互纠来表示的原因。
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有“黑眼”,“黑鱼”中有“白眼”,其意味深长。
在常乐看来,“阴阳鱼太极图”可上推到上古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也不排除有其它因素促成。
用三维立体的动态观念,来看待太极图案,太极图案上的两条阴阳鱼,不单单立了起来,还在阳性正力与阴性反力的作用下,以漩涡状盘绕在一起。
这两者此消彼长,相互媾和,呈现出阴阳螺旋式运行态势。
这是阴阳螺旋力场的直观显现,而阴阳螺旋力场是宇宙万物混化,运行,演变时普遍存在的规律。
宇宙万物,无论是高维时空的存在,还是低维时空的存在,一律受到阳性正力与阴性反力的作用,存在于阴阳螺旋力场中。
太极阳性一面之黑色鱼眼,乃阳中有阴,表明阴性力场,可以从阳性力场中产生出来。
太极阴性一面之白色鱼眼,乃阴中有阳,表明阳性力场,可以从阴性力场中产生出来。
太极中的“s”,指代的是阴阳力场之交变。
正所谓一物一太极,太极阴阳鱼图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的生命状态。
若从人自身角度而言,醒觉时,可以理解为处在阳性一面,睡眠时,可以理解为处在阴性一面,正是日月交替,阴阳交汇,又集于一身。
万物负阴而抱阳,从天地阴阳变化来看,天地间,阴阳二气始终在变幻。
天地阴极而阳,阳气渐渐壮大,又天地之阳盛极而阴,促使阴阳交变,如此循环往复。
常乐紧紧盯着,那阴阳鱼太极图一般的光幕,不知不觉之中,骤然惊觉,自己竟然身处一条大河之中。
这条大河全是白水,暖洋洋的,令人觉得很舒服。
常乐举目望去,却看到在远处,有一条黑鱼,正在做白水之中游动。
那黑鱼却生着一双白眼,如此单调的黑白两色,这么对应着,却是有着一种奇异的美感。
在常乐看像那黑鱼的时候,黑鱼也同时用那白眼看向了常乐。
“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