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二十三章(1/3)
在赫山讲武堂的最后一年, 十六岁的沐青霜每每躺在学舍的床上, 身体因为白日里的实训疲惫到极点, 脑子总也停不下来。
一闭上眼, 就会想象出许多与贺征重逢的场面。
刚开始,她想, 或许二十年三十年后才能再相见吧?那时的她与他都已人到中年,各自有该了不同的人生, 也有了比年少时更加疏阔豁达的胸怀。那样的话,她与他就能相视一笑, 把酒言欢,云淡风轻忆起少年事。
后来,她渐渐开始生出后知后觉的愤怒。她又想, 或许十年后再重逢会更好。二十五六岁正是当打之年,她就能有力气拎着长刀追着他砍上半条街, 用最脏最脏的话来骂他,将离别时没来得及出口的恶气狠狠砸他脸上。
过了一段时间,那种愤怒又变成了委屈与不甘。她在心中恶狠狠地想,将来定要寻到个世间最好的儿郎。成亲时发给贺征的请柬她要亲手写,用金粉丹砂做墨, 来一段比传世辞赋还要华丽的邀请词。婚礼当日红妆十里、锦绣绕街,她就用自己最好最好的模样,牵着最好最好的儿郎, 走到贺征的面前。
可很久以后的某个夜晚, 她闭上眼, 看到自己白发苍苍,穿过汹涌的人海与同样白发苍苍的贺征擦肩而过,轻声说一句,“贺二哥,许久不见,别来无恙”,然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
十六岁那年的少女心事,就是这样兜兜转转,阴晴不定,喜怒无常。
离开讲武堂回来接掌暗部府兵的这四年,她在山中的日子多些。每日练兵、布防、巡山,有时追追兔子猎猎大雁,沉静平和、踏实充盈,渐渐便很少再有这些念头了。
有时她也会想起贺征,想起总角稚龄到清澈年少时的相识相伴。心底却只是遗憾一叹,带着浅浅的酸软与柔暖,末了对月轻笑,邀青山同醉同眠。
到了此刻,沐青霜看着家门口台阶下这个有些陌生的贺征,她发现自己心中十分平静。
没有任何起伏,只是平静。
她想她是真的放下了。
绝不是十五岁那年月夜分别时在嘴上说的放下,而是在漫长时光浸润下,看了几回青山白头,经了无数花开花落后,在心里放下了。
沐青霜眼底带起淡淡的笑,轻轻抬手示意:“贺二哥,请。”
平静有礼,仿佛面对一个远方来客。
贺征眼中那点欣悦的光亮瞬间熄灭,薄唇紧抿,看上去莫名有些倔强,又有点委屈。
他在原地站了片刻,才冷冷瞥了令子都一眼,拾阶而上。
不知为何,沐青霜突然有点想笑。
这样的贺征,似乎比方才多了一丝年少时的影子。
“嫂,有什么事进屋说,”沐青霜转头看着向筠,轻声道,“父兄不在,家中事自该由我与你分担,不必因为忧心我的伤势就瞒着。”
沐青霜很清楚,向筠掌沐家事多年,性子和善大方,行事利落稳妥,绝不是什么柔善可欺、扛不住场面的人。今日她竟哭了,还方寸大乱地出昏招叫来了令子都帮忙挡人,那必定是出了大事无疑。
向筠见瞒不住,便点了点头。
“头头,你带人去请街坊邻里都散了,”沐青霜又回头对沐青霓眨眨眼,“是请,不是轰。”
被一眼看穿的沐青霓无趣地撇撇嘴:“好吧。”
“子都,若你不急着回营,就一起进来喝茶。”沐青霜口中说得客气,眼神却带着淡淡的威压。
这显然是对朋友的态度。
令子都当年接受了沐青演的点将进了利州军后,被分配在循化营,驻地就在循化城西郊。
这几年沐青霜在金凤山里的时间多些,两人并不常见面。但有几回令子都奉命剿山匪时,沐青霜曾策应过他,勉强也算有过并肩同袍之谊。偶尔沐青霜从金凤山回来时,也会叫人请令子都回来吃饭喝酒、闲叙近况。
四年下来,两人之间的交情虽称不上如何亲密,但总算比当年在赫山求学时要熟悉多了。
正踏上最后一阶石阶的贺征顿了顿,脚步重重的。
令子都掸了掸衣摆,轻笑着走上台阶,语气熟稔:“既是请人喝茶,眼神就不要那么凶。”
“待会儿再跟你算账。”沐青霜冷哼着瞪了他一眼,握住了向筠伸来的手。
贺征再度愣了愣,徐徐垂眸将自己伸到一半的手缩到背后。
****
其实在沐青霜被送回家的前一日,州府利城就来人传话给向筠,说沐武岱在复国之战中有临阵脱逃之嫌,已被朔南王下令羁押候审,利州军主帅印被暂时没收,不日将有新的主官前来接手暂代利州军政事务。
非但如此,同在前线的沐青演也被牵连,手中十万兵马暂交钦州军副将敬慧仪代管,沐青演本人则被扣留在钦州朔南王府“做客”。
这消息对向筠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可她还没乱了方寸,叮嘱约束家中所有知情者秘而不宣,日常一应行事照旧。
向筠根本不相信自家公公会做出临阵脱逃之事,心中认定这是朔南王府“兔死狗烹”的阴谋,打算让人去金凤山将沐青霜叫回来商量对策。
毕竟沐家世代从戎,沐武岱更是十六岁就领军,虽不敢说百战百胜,却也是利州人人竖大拇指的“沐都督”。
哪知次日沐青霜就一身是伤地被贺征抱了回来。
这些年贺征与沐家从未断过音讯,时常托人送回书信饷银。那些信沐青霜不看,都是由向筠经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