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唐霸皇李恪》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大唐霸皇李恪 () >> 唐朝的官职制度 上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29999/

唐朝的官职制度 上(1/5)

>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都是正一品,地位极高,但都是虚衔。手机看小说舒适看书唐代并没有大臣单独担任三公之职,是亲王、三省首脑等的加官而已。安史之乱后,武风盛行,太尉地位超越了太傅、太保,仅在太师之下。在唐初,承隋制,中书令(中书省)、门下侍中(门下省)、尚书令(尚书省)都是宰相级别。在隋代,尚书令就已是一种荣誉称号。如晋王杨广在未篡位之前担任过尚书令;权臣杨素是助杨广篡位成功的元勋,也担任过尚书令。实际的职权落到了尚书仆射手中。唐太宗在未篡位之前,当过尚书令,之后这个官职成了一个纪念品,一般不再有官员担任,尚书仆射成为了尚书省的实质首脑,与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唐德宗未继位前曾短暂的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尚书令。唐初名相房玄龄就先后担任过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名相杜如晦是尚书右仆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都担任过中书令。又因为三省之首的地位尊崇,皇帝不轻易授与,就有其他官员以“参知政事”等为名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如名臣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也是真宰相之一。但是这种在安史之乱后又没有了。后来到了宋代,参知政事又成为副宰相差不多的官职,两大豪范仲淹、欧阳修都先后担任过参知政事。贞观8年(64年),千古名将中书令李靖64岁时激流勇退,想告老辞官。唐太宗就门下平章事”的官衔。贞观1年(64年),唐太宗给千古名将太子詹事李绩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后来渐渐的,三省令外,不加“同平章事”、“同三品”等衔就不算宰相。名相狄仁杰就担任过同平章事(在武周时,名字改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名相姚崇、宋璟担任过同三品。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后,尚书仆射一职不再加同平章事,被排挤出了宰相的圈子。安史之乱以后,中书令、门下侍中都由各强力藩镇的军阀们兼任,已失去宰相的性质。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的正式称号,并一直延续到了宋代(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有安史之乱后,强力藩镇兼任同平章事等属于宰相级的官职,但并不做宰相该做的工作,被称为使相。2三省六部唐承隋制,三省是最高政务机构。尚书省下的隋代诸曹,被定名为六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中门、门下两省是制令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政令的决策机构。尚书省的首脑是尚书令,正二品,但是唐太宗以后空置。左、右仆射成为了首脑,从二品。中书省的首脑称为中书令,两人,正三品。门下省的首脑为侍中,两人,正三品。唐代宗把中书令、侍中拔高到正二品。尚书左仆射分掌吏、户、礼三部,尚书右仆射分掌兵、刑、工三部。中书令最早设置起始于汉武帝,一般用太监担任,如司马迁先生就长期担任过这个官职。魏帝时期置中书省,首脑称监、令。魏晋时,朝政大事常绕过三公,由中书省决策。但此时仍然是皇帝的内廷机构。起草诏书是古代一项极重要的工作,唐代由中书省负责,具体干这个工作的是中书舍人,定员六人,正五品上。中书舍人是人们羡慕的要职,《通》中称“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中书舍人升迁快,好多宰相都曾担任过中书舍人。“门下”是黄门之下的略称,最早是秦汉时九卿之一的少府手下的直接供皇帝差遣的散官,如侍中、黄门侍郎、中常侍等等。魏晋时,侍中都是天子近臣,献言献策、走后门都很方便。南北朝时,侍中更名为纳言,职权、重要性提高,成为皇帝实质上的主要顾问。纳言这个词语后来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大纳言、中纳言等官也都是中枢的高官之一。不过,在隋以前,侍中、纳言还只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内廷官。给事中,从五品上,定员四人。给事中的权力很大,有1涂改诏书的权力,2干涉司法的权力,3六品以下官员的审查权。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是唐代的谏官,分左、右而置,左属于门下省,右属于中书省。散骑常侍从三品,在门下、中书两省中,若纯论地位仅次于侍中、中书令。安史之后后的代宗广德2年(64年)以后升为正三品,用来闲置不得不安抚又不想给权力的官员,属于型的尸位素餐的一个官职。真正意义上的谏官是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谏议大夫,定员四人,正五品上。补阙、拾遗均由武则天发明。左右补阙,各两人,从七品上;左右拾遗,各两人,从八品上。这些谏官,品级不高,却很重要,一般对清廉有很高的要求。以谏官为阶梯,升职也比较快。唐初以来,皇帝就时常请一批人到皇宫内参赞机务。到唐玄宗时,设立翰林院来安置这种人,翰林学士、翰林供奉由中书舍人、侍郎兼任。安史之乱以后,翰林学士权柄日增。天下用兵、深谋密诏,都有翰林学士的身影。唐德宗时,陆贽为翰林学士,号为内相。翰林学士无品秩,无官署,翰林学士院只是办公之处。中书制诏之权被削弱,翰林学士所撰的是内制,中书舍人所撰的是外制。当时的重要诏书都是内制,不过中书、门下两省。相当于是中书舍人的原来的权力被翰林学士占有了。但是在枢密制度兴起后,翰林学士也流于形式了。枢密使,左右各一员,由太监担任,由唐宪宗元和初年所设。所有的奏章,都要先过枢密使,才

状态提示: 唐朝的官职制度 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