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1 错误的战争 十三第一更了有月票么(1/3)
“……那是1935年4月29日的清晨,我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清晨。早上6点左右,麦地那战场周围突然安静下来了,持续了整整30天的枪炮声、呐喊声、惨叫声终于停止了。由于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得到了巴顿少将的通报,知道美国第2装甲师已经攻击到了距离麦地那城不足20公里的地方,所以我知道,我们胜利了!他们用10倍的兵力(其实只有3倍)进攻了我们整整30天,一刻不停,但是星条旗和米字旗依然飘扬在麦地那先知寺的尖顶上,屹立不倒!我们守住了!我们打赢了!虽然有超过2.5万名美国官兵(英军的损失也不亚于这个数字)长眠在麦地那城下,但是麦地那城保卫战的胜利足以告慰所有的英灵,我为他们所有人感到骄傲,美国为他们所有人感到骄傲,他们是最好的美国人,每一个都是!”——以上摘自史迪威中将的回忆录《错误的战争》。
虽然美国最终输掉了中东会战,但是这场麦地那保卫战的胜利者的确是美国,在后来的几十年,麦地那保卫战不止一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骗取了无数眼泪和美元的同时,也再告诉美国人民,在那场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兵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不管是战死沙场还是被印度阿三捉去了战俘营,美国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曾经为美国而战!
作为英美盟军机械化集群的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喝了一路奶茶的韦维尔因为巴顿的功劳而升了官)的心情非常不错,从苏万平原一路打过来,击溃了数十万印度红军,解了麦地那之围,而且英军第8集团军的损失还微乎其微。在麦地那解围作战开始之前,整个第8集团军是做好了承受惨重损失的准备,可作战一开始,傻乎乎的美国人就接过了全部的战斗任务。特别是美国的第2装甲师和第4装甲师,一路都冲在最前面,突破了印度红军的十几道防线,打死了至少7、8万印度阿三,抓到的俘虏也超过1万,可谓是大显神威。不过自身的伤亡也超过了1万人!坦克、装甲车也毁损了70以上。韦维尔觉得,如果中东所有的美军都那么能打。那么这场中东会战简直可以用轻松愉快来形容了。
在抵达麦地那后,韦维尔就立即就向亚历山大的马辛本特爵士提交了下一阶段的作战建议。按照他的计划,麦地那附近的英美盟军应该兵分两路,英军一路向南挺进到吉达港,迫使那里的哈里发军撤出这座阿拉伯半岛西岸的重要港口,然后利用吉达港从海上获得补给。之后再横穿内志高原向波斯湾挺进,在波斯湾或阿曼湾登陆的英美联军的配合下占领整个波斯湾地区,切断印度红军的后路;而美军在留下一个师驻守麦地那后,则全军折返北上返回巴勒斯坦加入正面战场。
在亚历山大,马辛本特爵士仔细审阅了韦维尔的建议后又亲自飞到海法同马歇尔商议,最后美英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了一致,基本同意了韦维尔的计划。不过还是做出了一些调整。不是由英国第8集团军单独承担突袭波斯湾的使命,而是由4个英国摩托化步兵师、3个英国装甲师、3个美国装甲师共同组成一个装甲集群去完成这一任务。而且这个装甲集群的指挥官也不是韦维尔一人,而是由美国的史迪威中将和他共同指挥。
另外,马辛本特爵士和马歇尔也不同意“逼迫”哈里发军交出吉达港。因为他们在三天前已经在苏丹港同哈里发侯赛因还有林祚大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判,并且达成了共同对苏印作战的协议——注意,是美英中东战区司令部同哈里发侯赛因达成协议,而不是英美两国同阿拉伯帝国达成什么协议!实际上,英美不承认阿拉伯帝国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
根据这份协议。吉达港将暂时由英美和哈里发三方共管,英美将通过这个港口向麦地那的韦维尔——史迪威集群输送补给。同时,在下一阶段作战中,哈里发军也将同英美盟军并肩作战。
至于战后的安排,马辛本特爵士和马歇尔则表示应该由哈里发同英美中德意五国展开正式谈判,他们两个军人不方便插手。不过,盟军中东战区还是可以给哈里发开一下方便之门。让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抢占更多的地盘,条件则是将哈里发军装甲师划归韦维尔——史迪威集群指挥……
“很好,命令哈里发军装甲师必须在48小时内赶到麦地那报道,三天后准备向内志高原进发。”韦维尔对这个协议的内容还算满意。不过最让他满意的还是自己手里又多了一个哈里发装甲师当炮灰。
“上将先生,从吉达港到麦地那有400公里路程,48小时是不是短了一些?”斯利姆少将的神色却没有丝毫喜悦:“而且哈里发军的总参谋长林祚大中将很有可能不会遵守协议,我看我们也不要节外生枝,还是尽快利用吉达港转用物资,补充部队的战损吧,美军的两个装甲师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很大,需要尽快补充。”
“损失大,可是战果更大。中东印军三大主力之一的别洛夫集群在过去一个月的战斗中损失了最少25万人,现在已经往内志高原溃散了。亚基尔集群和费季科集群又在叙利亚和外约旦陷入苦战,现在顶多只有少量军队在波斯湾一带布防,现在的战局已经明摆着了,相信哈里发也非常清楚。他如果想在波斯湾的石油产地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很快把装甲师派来的。到时候我们就让他们和美国去打头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