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8章 洗牌(1/2)
时间进入西元前322年(宋君偃七年),春末,又经过上一年的一轮残酷的“洗牌”,神州大地上的烽火依旧在继续,较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宣告终结了,只是一些局部战争还在进行着,冲突不断。
正如宋君偃说的一般,战国乱世的伐战、伐交是息息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纷乱的世道里,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纵然是那一些隐居世外桃源的高人,也是被局势所迫,故而逃到山林里定居下来的。
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哦不,应该是战争本来就是无可避免的!
无论是国君、将军、贵族、大臣、主君等上流人士,还是士兵、农夫、国人、野人、刑徒等底层而黎民百姓,战争一旦爆发,那么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波及到。
士兵和将军就不必多说了,是直接的受害者,或者是直接的受益者。王公贵族亦然,战争胜利,国家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城邑、人口和财帛,这些东西他们也可以得到分配。
而最底层的黔首就倒霉多了,打仗要出青壮,荒废了田地不说,就连赋税都要加征,可谓是苦不堪言。而且这战争不论胜负,对于他们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胜了就胜了,还能对国家有一些自豪感,败了就败了,大不了换一个国家生活。一样是要交赋税,出兵丁,服劳役的!
西元前323年,随着魏国发起的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合纵连横之势已成,为了应对这五国合纵,秦、齐、楚三大霸主国都不约而同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狼烟四起!
首先是秦国举兵二十万,进攻魏国的河东地,魏王号召三晋联军,与秦军大战于汾阳、少梁、石门山等地,互有胜负,激战大半年,最终还是秦军撤退据守于皮氏、汾阴一线,河东地的战事宣告结束。
接着是在秦军攻击魏国河东地的时候,十七万楚军也在令尹昭阳的统率之下,攻占华阳、岸门和陉山等地,将襄陵附近的几个城邑都攻占了,围攻襄陵。
魏国向宋国求援。宋国于是派出十万大军在匡章的带领之下去解襄陵之围,拔华阳,克岸门,不料昭阳老谋深算,假意撤军攻打岸门城,结果魏将孙何想要合宋军夹击楚国大军,兵进苦河的时候,被楚军伏击,大败,全军覆没,孙何自己都被楚人俘虏了。
但是这场战事远没有那么简单!
楚人似乎防备着宋国出兵援救魏国,所以在淮南地的八万楚军随之北上,意欲合围歼灭胆大包天的宋军。
不料宋人棋高一招,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南下攻略楚国的淮南郡和九江郡。
楚国派出屈丐、唐昧为将,集结各路兵马,共计十五万良莠不齐的兵马驻防新野和巨阳一线,严防宋军大举进攻,并且等待中原的楚军赶到,想要将不自量力的宋国大军围歼在楚地。
战争的形势一再变化,楚王听信市井流言,和身边的谗臣的谗言,一意孤行,撤掉作战不力的楚将屈丐,换上唐昧,并敦促他赶紧出兵攻打宋军的颖水大营。
于是楚军上原泽之战被大败,狼狈退回新野后,巨阳随之失陷。宋人挖掘上游的颖水,淹没了新野城,楚将唐昧无奈地带着军队投降了宋军。
楚地的战事且不说,远在中原的战事是愈演愈烈!
首先是景翠破上蔡城,使宋将干骜带着残部狼狈地出逃陈县。接着是昭阳见攻不下岸门城,当机立断,挥师东进商丘,克灵丘,围攻睢阳城。
然后是宋君偃亲率大军,在楚军攻克睢阳城之后,沿着拒马河一线排兵布阵,与九万楚军野战。宋军仅凭两万多的兵马便大破楚军,迫使楚军困守睢阳。
紧接着,又是景翠放弃上蔡城,急行军赶到魏地,出其不意地攻克了岸门城,随之里应外合,连夜偷袭了灵丘城外的宋军大营,大破宋军,斩首三万,宋将匡章被迫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华阳城。
随着拒马河之败,楚军已经错失了战胜的良机。
宋国的勤王之师纷纷赶到,对中原地区的十二万楚军完成了合围之势!
楚国求援于齐国,而在此之前,在年初的时候齐国便派出大军以“中山国乃千乘之国,齐国乃万乘之国,耻于与之并列为王,中山路不足以为王”的旗号,征伐中山国,可是赵国不愿意看到中山国被齐国吞并,于是派出大军与之抗齐。
齐国最终在攻占了中山国的几个城邑之后,仓促撤军。
得到楚王的求援,齐国随即派出田婴为将,统率兵马十五万灭掉了宋国的附属国吕国和郯国,兵锋直指宋国的东郡。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适逢隆冬,天大寒,在中原地区的楚军缺衣少食,食不果腹,再加上楚军远征在外大半年,又接连吃了败仗,士气大挫,彻底地一蹶不振了。
楚军被饿死、冻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在宋军的合围之势下,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逃兵现象!
楚军在等不到援兵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杀出重围或者是向宋军投降,最后在宋君偃的“蛊惑”之下,昭阳终于为之动容,下令全军向宋军无条件投降了。
随着在中原作战的楚军的全面投降,远在博阳的齐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宋国已经在商丘集结了十多万的军队,随时可以北上东郡抗齐。
宋国还有余力一战,不过宋君偃等人鉴于宋国已经得罪了楚国,为了避免四面树敌,将来两线作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