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天子守国门(1/2)
战时大本营的成立,意味着所有兵权都同皇权彻底分割,赵佗自此之后不必再有任何顾虑。而复国也确实能够得来一个名正言顺,更是能够让秦地百姓民心所归。
而复国所牵扯面十分广,在兵权问题解决之后,面临的就是都城应该定在哪里。如果按照根基深厚和富庶来看,临湘城无疑是最佳选择,北又有大江作为天险,然而不足之处就是临湘城远离中原地区。
对于都城的选择,赵佗挑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上党城,一个是丹阳城,另一个则是临湘城。这三个地方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其弊端,若是实力足够,其实赵佗是愿意打下长安之后再建国,长安才是作为都城的最佳选择。
赵佗画好三地的地图,以及三地的直道分布,和三地的战略环境。通过详细的分析,赵佗始终是不能比对出到底何地最具有优势。
……
而定都也成为了众人所争论的问题,赵佗希望的是定都在上党城,日后若是取得长安,那么立刻迁都。俞涉和公子意却认为临湘城是最安全和富庶之地,应该定都在临湘城。王布则认为可以两者之间取个中,定都丹阳城。而嬴华和芈炎也同样偏向于定都临湘城,因为在他们看来,都城一定是要以安全为先,边陲之地则是将领保家卫国。
赵佗知道众人的说法都有其道理,毕竟都城事关重大,都城告破乃是一个国家的奇耻大辱,而且还容易动摇国本。但是定都临湘城和丹阳城,实在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一连两天,众人都在就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更有俞涉请来术士,认定临湘城有帝王之气。赵佗知道临湘城远离前线,俞涉此举的用心就在于替公子意支开自己。
争论的第三天,赵佗知会所有文武,同在内殿最终确认定都之事。
当众人都到场之后,赵佗却迟迟没有出现,公子意虽然居上位,但是在这样的问题上也不敢越界,于是便同众人一起等待着赵佗的前来。而底下人也没闲着,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语着。
“依照我说,这定都临湘城乃是最好的选择,北有大江天险,易守难攻。而且背靠百越之地,物产丰富,足够支持。”
“没错,俞涉先生所言甚是!临湘城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俞涉先生高见,我赞同!”
……
赵佗在屏风后,悄悄看着众臣的反应,然后将支持俞涉、向其拍马屁者的名字一一写在随身携带的一块布帛上。这次迟到是赵佗故意而为之,一方面为了看看这些大臣对此事的意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威压。就如同会晤中,迟到挨骂的永远都只会是属下,而不会是主子。
记录好这些之后,赵佗大步走进内殿,背后跟着四个士卒,抬着一个巨大的沙盘。
赵佗先向公子意拱手行礼,然后向众官员回礼。
“诸位,今日商议定都之事,事关重大。所以本将军连夜制作了沙盘和地图,各位请看!”
一行人在赵佗的指引下,开始围着沙盘和架起的地图。
赵佗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点说:“现在定都最合适的地方有三个,也就是上党城、丹阳城、临湘城。此三地各有定都的优势和弊端,所以我们今天就是在这三地中选出一个来,诸位尽可以畅所欲言。”
俞涉笑了笑,拱手道:“临湘城最佳,即有天险为屏障,又有交通之便利。西南物产何其丰富也,悉数可得。实在是不二之选呐!”
“俞涉先生说的对,我等赞同!”俞涉话音一落,就立刻有不少人附议。
王布摸了摸胡子,略带一丝遗憾的说:“临湘城确实是定都绝佳之地,只可惜离中原太远,若是日后需要入主中原,临湘城必然是不足以为都城的。所以丹阳城比临湘城更合适,虽然无天险之利,但有交通之便,正是用武之地。”
话音一落,附议者同样不在少数。
赵佗笑了笑,“诸位为何认为这上党城就不能作为都城呢?”说罢赵佗请众人看向沙盘。
“上党城处于中原之中心,易守难攻之坚固,诸位有目共睹。且上党之地乃是真正的三战之地,从这一方面看,上党城是最佳的都城之选。因为我们的未来,势必是要入主中原的!”
霍亥有些不解,“上党城乃是边陲之地,周围强敌遍布,定都实在不妥。”
赵佗没有否认,只是指着沙盘说:“若是上党之地落入敌手,那么丹阳城不保,我们也只能退守到临湘城。那时临湘城是不是也就成为边陲了?”
“这个……”
“所以定都临湘城,实在不如定都上党城,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必定能够使得上党城更加坚不可摧。而且上党城有一楚地供给,有百越之地作为大后方,绝对可以守住三四年。”
众臣一阵错愕,但是细想之下,不少人都是觉得十分有道理,假如上党城都丢了,那么临湘城也就成为边陲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定都上党城,那样所有将领官员都在边关,无论如何都能多守住一段时间。而有了一个富庶的大后方的上党之地,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
嬴华有些激动,赵佗一句“天子守国门”让他想起了秦人的热血,“大将军所言极是,嬴华赞同!”
芈炎见状,同样拱手附议。
王布想了一想,点了点头说:“天子守国门,确实是一大创举,但是确实是有利于日后入主中原。定都上党城,利远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