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老家订婚(1/2)
到了黄浦,坐电车到长途车站,在附近的旅馆开了两间房。到了大陆可不能再瞎搞搞,三个女的包一间房,海平单独包了一间房。
当时的旅馆可不管你客人之间认不认得,普通房间八个床位,最好的房间四个床位,你要是只开一个人住宿,到了夜里准给你又塞三个人进来。
海平凭着护照将两个房间的铺位买断,然后分开住,上次嘉婷来时已经知道,所以也告诫黛西和家妮晚上不要到海平的房间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到了早上再坐大巴到海平的老家,又要在车上颠簸六个小时,到老家车站已经是十二点过了一些。车站有专门拉包的人,一个大板车,行李堆得满满的。
每回来一次都是一次折腾,好想着买一辆车,可现在要买车是要批文的,这批文可真不好搞,总不能为了坐车就开一家汽车制造厂吧,想想火大,过一两年钱多了就造车。
连累三个大小美女跟着海平一路走回家,好在路不远十来分钟就到了,老妈早就将吃的准备好。
嘉婷要家妮叫奶奶,嘉妮死活不肯,非要叫阿姨,理由是奶奶都是很老的老太太,阿姨年轻着呢,老妈听了心花怒放,也就由她去了。
在家检查了弟弟和妹妹的功课,两人的功法已经到了极致,和海平一样大周天一百零八遍,灵气能吸收,遍数无法再增加,海平也搞不明白,只好交代他们在家低调练功,万事不要出头,保护好爸妈就行。
家里的生意也到了**颈,跑黄浦的船达到六条,每个月的收入基本固定在八十万左右,京城和黄浦的房子也不好收了,一个是存量变少,再一个收的人也多,古董也是如此。
跑来跑去真累,再去京城三个美女就留在家里。海平和弟弟老妈一起去处理一次,以后海平回国就更不容易,带着弟弟和老妈将两处分公司的人员和业务都熟悉了,以后就要他们自己来办理。京城累积了很多的古董,房子也有不少,将手续全都办完,留下一部分钱让他们继续收,蚊子再小也是肉,回头再到黄浦也是如此处理。
老妈回家后张罗着所有的亲戚办了酒席,美其名曰订婚酒,而且一次就是两个新娘。海平带着两女挨桌的敬酒,爸妈跟着一起介绍长辈的辈分,每个长辈两女都要叫人,然后都有压岁钱,爸爸妈妈所有隔得远的堂兄弟表兄弟都没有请,就这样也要十几个叔伯长辈。长辈们看着海平带两个媳妇来敬酒,嘴上都很客气,回头都数落自家的孩子“叫你们读书不好好的读,看看海平两个老婆,一个还是外国人,我看你们是一个老婆都危险,回去了努力打工吧”
海平的堂兄们读书留级是家常便饭,读到初二就辍学的也大有人在,听到在叔伯们的嘴里,自己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海平耸耸肩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两女拿着每份二十元都不到的压岁钱面面相觑,感觉好尴尬,一份压岁钱在香纲打个的士都不够。海平知道她们的想法,就将现在农村的收入和她们大约的讲了一下。农民一个人一个月平均有三十元就算多的,城镇居民在工厂工作的一个月也就大约一百元,所以压岁钱有二十元的已经是出手大方了,一般十元是正常行情。就这样在这十年里农民的平均收入已经翻了五倍,两女这才明白这已经是大红包了。
在农村,经过这个仪式以后嘉婷和黛西就算是海平的正式老婆,天天睡一起都没有问题,尽管法律并不认可,可亲戚乡里乡亲们都认为已经是天经地义的夫妻,要不然两女住在海平家就会有人指指点点说风凉话。
就在去年海平老家成立了镇级单位,建起了两条街,好宽阔的街道,四车道加人行道,就是道路上人少车是基本没有。
今年政府允许私人买入地皮自己盖房,老妈买了有十二间的铺面盖房,十二间三层的房屋盖好大约要五万元,海平去看了地址,东西向的主街上主要是政府机构之类的。
老妈买的铺面是主街南面的街上,现在都没有多少人,有点冷清,海平看了一下气场,不是很高,在这乡下已经不错了,主要是价格便宜,和老妈说了要是有地皮或者商品房都可以买,就是要限定必须是铺面才行。
海平又去江边码头逛逛,江边的地盘都有红色气场,将来都是好地方啊,有可能也要来划拉一点地盘。
每天练练功,和三个美女搞搞闹闹,时间过得飞快。
新春佳节,海平通知香纲的公司发布公告,大埔书院向全世界招收十到十六周岁的学生,国籍不限,民族必须是祖上没有非炎黄族血统的,可以通过信件邮寄自我介绍报名,初选通过再来香纲面试,面试时要根据书院安排的时间,同时父母都要到场,即便是离了婚的也必须到场,否则不予通过,父母不能到场的,报名表里就要注明,然后初选就要刷下。
到了正月十二,海平就想着这几天回香纲,因为哈佛的录取通知来了。
突然公司打来电话,香纲市民游行了,起因就是海平不招收香纲学生。公告刚发时也没事,许多市民带着孩子来报名,被拒后就走了。
正月初十那天媒体发布了重大新闻,大埔书院四十九名毕业生,除了去大陆学校的六人,报港大的四人,英吉利桑赫斯特一人,其他三十八位都去了美利坚,六人麻省,十人加大,哈佛十人,耶鲁六人,斯坦福六人,一般的学校春季根本不收学生,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