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梦的主体意念(2/2)
意念被新的意念取代前,已经就有另一些愿望几乎不需经过梦的任何行动就通过符号直接达成了。由于它们的关联几乎就是一片空白,我只能把它们当作与主体意念同等强度的愿望而加以忽略。这就好比情人之间的各种的招数而已,理当被同等对待。极其自然的,这种偷情的类比,更让我愿意相信弗洛伊德的有关性与梦的关系的诸多论断。当然,这并不是说性在主宰着梦,而是说梦利用了性所具备的诸多便利条件而已。就好象人的鼻子朝上,而嘴巴却不得不朝前一样。同时,我也不会怀疑,这些经过高度凝缩后的愿望的达成的集锦其实是主体意念一个必不可少的陪衬。其原因自然还在于强迫的意念需要足够强烈的愿望的满足度来进行抵消。就象炽热的不会只是满足于一个小小的拥抱一样。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了主体意念在梦中的地位会如何。那么,接下来的情节就该是主体意念和关联主体意念的合奏或者同台共演。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梦没有沿着计划生育或者子女就学的方面去发展,而单单去探望了自己的恩师呢?还沿着高考成绩的思路而不得不见喜气呢?为此,我的解释是,探望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现实手段化解过的心愿;换句话说,它依旧具备足够的抵消动力;即曾经的它还远没有达到摆上议事日程的程度,最多只是个想法而已。也正是这种落差,使得记忆不得不再次抑制、凝缩并转移起来,重新将新的愿望的达成构造于我们的幻象当中。
然而,我依旧要问的是,为何心理的转移在此会存在呢?这是否说明,记忆分成有逻辑?再或者凝缩后的情节,首选意念网膜之上的情节,就好象主角空降于拍摄现场以至于背景无法变换一样;同时,还须得附带其中真实的回忆所引发的关联凝缩作为陪衬。果真如此的话,那就真的是太神奇了。如此看来,梦好比就是一个画家,按照定制,利用记忆作为材料,尽可能随心所欲地比划着买一送二的勾当。
正当我想就此改换话题的时候,一个闪光点又出现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不该那么迟钝的。有关梦的主体意念下的记忆片段的抑制的问题,其实我早就留意到了,并且已经在前面有所提及。但后来还是觉得难以定论。所以只好暂时置之不理。不过,现在我却感觉到它似乎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梦的手段之一。
从这个前提出发,再次考虑主体意念的工作经历的时候,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掉第二主体意念的作用。还是用上面分析过的梦来作例证。
事实或许是这样的。梦中,我看到了我朋友581的高考成绩后以至于愿望达成。但梦还在进行。此时,主体意念仍然健在,它抑制了所有与此相干的人员,结果导致记忆中希望报喜的我找不到原来那些人。当然,我还是会找到一些蜘丝马迹,比如地点,事件。然后梦中所关联的人物就此发生转移或置换,我才得到一个女生的祝贺以及我对恩师的报答。在此,如果再加上我本身就有的探看恩师的愿望,整个梦的过程那可就真的算是马到成功了。
那么,此时不妨就记忆片段中人物的抑制的话题再次深入一下,看看结果到底会如何?
首先,记忆中的内容会受到抑制是有着事实依据的。这点或可免述。关键还是要依据梦的形成过程来施行推论。当然,也还得采用上面的例证来加以说明。在如前所述的梦中,主体意念一声号令,四个符号念头便蜂拥而至,并全部落在一张考卷上。主体愿望达成的同时,从这张卷上我也得到了自己考中的消息。接下来就是由常识产生出下一步的强迫意念亦即报喜的关联逻辑。然而,相关的人全都已经被581所压缩在了幻象网膜上。所以记忆中才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并且,由于人物的幻象还没有产生,其关联的地点、事件此时还都保持在记忆之中。强迫的意念经过它们的再次关联,顺利且同时地找到了合适的人物,并依照抑制的原理进行置换。结果,新的面孔在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地点出现了,并且很明显,却干着记忆中相同的活计。
以上的事实说明,人物记忆是和其所代表的事件或者所代表事件的地点相分开的,也是和事件的时间记忆相分开的。换句话说,形象化的记忆和符号化的记忆原理是有区别的,而且它们一个靠近幻象网膜,一个靠近意念网膜。这也就是说,非常名依赖于幻视产生意念结果,但非常道则倚赖于幻听产生意念结果,且非此不足以进行信息交流。当意念在两个网膜之间穿梭时,幻视可以关联幻听。反之则不然。而这或许就是抑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