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鳌山特点(二)(2/3)
大的拍摄,说不定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做些什么。邵小楼看他两眼发光,就知他心中所想:“既然这样,那就麻烦老师了。不知道老师贵姓?”
“呵呵~免贵姓秦,秦任生是我的名字。”男人笑着回答,同时将他们带到了教室旁边的一个房间。
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桌子,一般椅子。桌子上面摆放着两三个文件夹,两**墨水,正中央还摊开着没有批改完的试卷。
秦任生顺着花湖的视线看过去,见她盯着自己的办公桌在看,不好意思的笑道:“抱歉啊,有点乱。”
“啊?没有没有,秦老师,你误会了。”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太礼貌,花湖急忙解释,“秦老师,我能看看你桌上的试卷吗?”
“可以,随便看。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提,正好方便我改正。”秦任生一边泡茶一边说。
花湖拿起试卷,看着上面的批注不由得赞叹:好漂亮的行书!好一手潇洒的字。再看看他批注的内容,可以看出写这些字的人是真的很用心。
“秦老师,您在这儿教书多长时间了?”唐枫林问。
“嗯,我想想,从回来到现在大概四年了吧。”
“回来?”花湖注意到了他的用词,“秦老师是在鳌山长大的?”
“是啊,我可是鳌山土生土长的孩子。”秦任生的语气隐隐的透着自豪。
“可是我有些想不明白,一般人不都是希望越早离开大山越好吗?你为什么会想着回来?”
“小湖!”邵小楼没想到她会问的这么直接,想拦住她脱口而出的话却失败了,只好略带歉意的看向秦任生,“不好意思,她没有要冒犯的意思。”
“没关系,小姑娘挺坦率。”秦任生笑着说,“正因为我是山里长大的,所以我才知道离开大山后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可是如果我像其他人一样离开了,那么又有谁来给这些孩子传授知识?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没有老师,没有知识,这些孩子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山里的一代代人,有了知识就留在外面,只剩下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结果只有两种:第一、继续向自己的父亲爷爷一样,做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第二,有了知识就留在其他的地方,长此以往,这里将会一个人都没有。就如同许多珍稀动物一样,最终慢慢的走向灭亡。为了避免这两种结果中的任何一种结果,不得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是吗?”
其他几人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正欲开口,就听到,一阵冰冷的不带感情的声音传过来。
“蜉蝣撼树!仅凭一己之力,又怎能怎么可能改变现状?”
“策文!”唐枫林有些不高兴了。
“抱歉抱歉……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可能是一时之间还没有适应过来吧,秦老师,你不要生气。我就觉得你很有想法,做的也很对。所以我这里也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答应。”
秦任生并没有将严策文的话放在心上,因为他并不是这第一个这么对自己说的人。还记得四年前自己刚回来的时候,父亲也很不理解,多次劝告他回去,离开这座大山,再也别回来了。他父亲无奈之下,曾以父子关系作为要挟,可是他的态度很坚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在依旧没有成果的情况下,他的父亲彻底放弃了。
从回忆中拉回自己的思绪,秦任生笑眯眯的问眼前的小姑娘。
“什么不情之情?你可以说出来,我考虑一下。”
“就是……你能不能给我们几天时间?”
“给你们几天时间?什么意思?”她的问题让秦任生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迷茫。
“我们想在这几天的时间,对这里孩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唐枫林接过她的话题说,“我们的传媒在莱阳市具有一定的地位,回去之后,我们会对这里的所见所闻作出据实的报道。而且我们相信,只要将这里的情况播放出去,一定能够呼吁社会上的广大人群对这里进行献爱心活动。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小的,但是团体的力量一定是势不可挡的。有了这些帮助,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好事一桩,不是吗?”
“这……”秦任生有点迟疑,“让我考虑考虑。很抱歉,我不能直接答应你们,但是我会将你们的心意转达给孩子们,如果他们同意拍摄,我会全力配合你们。毕竟这些事关乎孩子们的成长,我更愿意选择尊重他们的意见。”
听了他的话,唐枫林和花湖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点莽撞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确实是在帮助孩子,希望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可是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他人的援助。“援助”的得当才叫帮助,反之,只会害了人。
“很抱歉,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我们会耐心等你的答复,但是你要相信,我们是真的想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唐枫林说到。
“哈哈~不要在意!说起来好像自从你们进来到现在,就不断的在说‘抱歉’,再这样我可是要赶人了。”
“哈哈哈…”
几个人的笑声飘出了办公室。
和秦任生的聊天很愉快,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两小时。听着隔壁一直安安静静的教室,花湖觉得自己更加喜欢这里了。等到他们出来的时候,日头已经快要落山了。
“和你的聊天很愉快,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从来不知道和小孩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