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黄巾乱起,纨绔陆少(1/2)
光和七年二月三日,这一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在冀州巨鹿发布了《代黄天讨逆帝宏及伐汉檄》,以土德立道,祭天地,占州府,号黄巾,搅动八州风云。
其文如下∶
自古无人霸天下,上古治世,尧传舜,舜及禹,此所谓古圣君也。及至夏殷,传后立宗,是谓天更。天命者,中原煌煌之地,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反之。成汤讨桀,武王伐纣,强秦代周,德汉替秦,皆如是也。
今,火汉帝刘氏名宏,内失君之德,外无天子之威。局后宫而生靡靡,乱朝纲而用宦阉。卖官而鬻之以爵,其人不思其政,而在百姓。百姓苦而不敢言,下不及州府,上不达天听。白骨曝野,而饥民饿而食人,此之谓汉帝失德。
汉此一朝,以德而立,今失国之德,乃人怨及天尔,苍天失德而死亡,黄天代之以正常。顾南华有仙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某,本为巨鹿一土夫,察民生疾苦,品世态炎凉,欲匡世济民,奈何文武不就。幸黄天眷顾,得济世之术,晓黄天之意,明朝堂之朽。不得见汉室作乐,百姓悲苦,故创太平,以宣天意。
某代黄天告天下英雄,汉之不德吾反之,苍天无道而黄天代之。今,为天下百姓开新朝而讨逆帝,入吾黄巾,某当感激无尽。
圣贤诲训,言犹在耳,天意伐贼,不就不归。问诸君,同某战不?
一檄出,天下惊!洋洋洒洒数百字,道尽了百姓的沧桑,大汉的腐朽,让更多的人相信了太平道的使命。无数的农户举起了他们耕种的工具,狠狠地挥向那些平日里对他们趾高气扬的官兵。
黄色的尘沙掠过大火,在赤红色的火海上留下点点冒着青烟的土地。太平黄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近乎占据了大汉四分之一的土地。
待得消息传至洛阳,汉天子刘宏震怒,于三月戊申日连下三旨,应对太平黄巾。
第一旨便是解除禁锢了大汉朝最后一批有才之人的党锢之法,使得权力再次从宦官手中回到了文武大臣的手上。
第二旨是拜何进为大将军,统领京都五万羽林军护卫司隶。拜皇甫嵩为骠骑将军,朱儁为车骑将军,统领新募来的近五万精兵讨伐以李自成为首的豫州黄巾。
第三条则是召集天下英雄,各自招募兵马,共讨黄巾逆党。
三道旨意一出,天下大动。如同在一锅烧开的热油上撒上葱姜,将中原这一口炒锅变得格外热闹。大汉十三州之内,风云攒动,不知多少英雄投身其中……
此时的吴县已经入春,刚下过一场春雨,街道上变得格外泥泞,由于扬州大渠方腊一直遵循张角的八州包围司隶的战略,致使远离司隶的吴县没有经历战争之灾,百姓虽然贫苦如昔,倒也拥有着一份安平。
唯有零零星星从街上走过的行人证明着天下的萧索。
这一日,项明穿着得当,一袭青衣,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鞋上却没有半点泥印。
在吴县居住小半年,早已将六年打猎那种凶悍的气势隐藏,剑归鞘,藏锋于暗,方得始终,项明深谙此道。
而这一个月来,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式,也拜读了那篇《代黄天讨逆帝宏及伐汉檄》,感悟颇多。
前世的张角可没有这番文采,这篇檄文不知是何人代笔,竟然写入了他的心里。
他决定去实行自己的计划,去与各大世家谈判,获得早期争霸的资本。
然而,计划总是会被变化所打断。
“你这窃贼,竟光天化日之下窃走宝剑,还不速速下跪叩头,再把宝剑送还,否则定要抓你报官!”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引得街上众人回头观看,但看到声音的主人,皆回过头来默默走路。
那是吴县陆家的家奴。
前文提过,江东世家便是江东地区的土皇帝,而吴县的土霸王便是陆家,一家三千门客,八千府兵,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吴之四姓,在历史上都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而一个世家大族无论家族高层如何,总会有一些纨绔子弟和恶霸家奴欺凌霸市,这也是两汉世家的一大特点。
因为家风家训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一种家族观念。
“陆少,您看此事当如何处置?”
这名恶霸家奴谄媚的回头看向一名纨绔,回头却又给了已经被打翻在地的行人一脚。
“偷了人的东西还不想还,那就给我打到他还。”这陆少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骨子里却是一名十足的纨绔。
话音刚落,一帮家奴便上前围着一名行人拳打脚踢,死命争抢行人手中的一柄佩剑,更有甚者,腰间佩刀已经出鞘。
行人灰头土脸,发髻已经在撕打中被扯开,头发也被扯掉几缕。他的面部已经出现了点点血迹,衣服上也尽是鞋印。但他却依旧紧抓那柄佩剑,一言不发,忍受众人折磨。
这柄剑一尺余长,剑鞘古朴大气,漆黑的木色放着微亮的光泽,剑鞘上涂有金色龙纹,镶嵌着八颗红色宝石。剑柄纹虎,栩栩如生,嵌着一颗洁白如雪的美玉,不用出鞘便可以看出是一柄绝世好剑。
只是项明看这柄剑有些眼熟。
根本不用思考,项明便知道是纨绔公子看上行人的宝剑,于是倒打一耙,蛮不讲理地想将行人手上的剑抢过来。
反正,这是陆家的吴县,只要陆家不倒,你便告无可告。
此情此景,令项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