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节(2/4)
此刻,大臣们没有选释,只得屈服于长公主的胁迫。太傅蔡邕、大司徒崔烈、大可空刘和、太常荀攸等大臣深夜进宫拜见长公主,商议削弱和制衡李弘的办法。
大臣们的意思是希望长公主不要把尚书**立出去,不过即使是这样,李弘的权柄依旧很大。虽然长公主依旧主政,但尚书台是国政的主要决策机构。李弘手握兵权,现在又掌控朝廷的决策机构,其权力之大,已经导致朝堂上的权力正在逐渐失衡。
“李弘不是霍光,现在也不是孝武皇帝驾崩后的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冒着社稷倾覆的危险,盲目效仿当年的官制格局。”
崔烈激动地说道:“当年孝武皇帝驾崩后,霍光等大臣奉命辅弼幼帝。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跟随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孝武皇帝非常信任他,但孝武皇帝之所以让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督领尚书台,掌控权柄,其真正的目地不是让他维持社稷的稳定,而是要他利用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制衡当时的宗室势力和外朝的士族官僚势力,防止社稷动荡,国祚毁于一旦。”
当时孝武皇帝之子燕王刘旦为了争夺皇统,丞相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为了夺回被尚书台抢去的权柄,两方势力互相勾结,联手对抗霍光。刘旦和上官桀曾打算发动兵变,但被孝昭皇帝和霍光出手镇压了。燕王刘旦和丞相上官桀死后,朝中权力得以制衡,霍光主掌大权二十多年。历经孝昭、孝宣两代皇帝,辅佐两位皇帝创造了“昭、宣中兴”的局面,完成了他对孝武皇帝的承诺。
但今日的大汉不是昔日的大汉,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殿下如果打算仿效当年孝武皇帝的托孤大计,以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主掌尚书台掌控权柄,以此来平衡外朝和禁中的势力,制衡皇权和相权,必定是养虎为患。
今日的大将军主掌兵权,手中有二十几万大军,实力极其强悍,如果再让他督领尚书台主掌权柄,其权势之大,前所未有。等到将来天下大定,君弱臣强,以李弘的盖世功勋,天下哪还有人知道大汉天子?那时李弘已经身不由己,就算他不想篡立,别人也会逼他篡立了。
“老大人,那你说怎么办?”长公主泰然自若,神态悠闲地问道。
崔烈望着眼前那张美艳不可方物的脸庞,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你急于抢夺李弘手中的军政大权,不是你把矛头对准门阀富豪,事情怎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我好不容易拿回了大将军手中的军政大权,你们马上就来抢,好象我一个人独吞了不给你们似的。好了,现在你们满意了,你们如愿以偿了。官制也修改了,丞相也拾你们做了,你们该知足了吧?”长公主脸上露出一丝鄙夷之色,“难道你们还不满足?还要我逼着大将军交出兵权?”
“我刚刚收回大将军的六州四郡军政大权,你们马上就和我作对,马上让他做丞相。”长公主撇撇樱红的小嘴,十分不满地埋怨道,“你们是不是老糊涂了?大将军手上还有兵权,你们让他做丞相,我手里的相权还能保得住?大将军主掌了所有的相权,他对社稷的危险难道就不大了?”
蔡邕、崔烈、刘和、荀攸几位大臣互相看看,一脸的无奈。长公主因为爱恋大将军而盲目的信任大将军。爱恋大将军不是长公主的错,但盲目信任大将军就是长公主的错了。李弘极其痛快地交出手中的军政大权,难道就是因为你爱恋他,信任他,所以他马上感动得做出了回报?
这是大汉的朝堂,不是家里的庭院,这里没有情爱可言。大将军已经感到了威胁,生存的威胁,他之所以愿意痛快地交出军政大权,是因为他手中还有兵权,还有军队,他还有实力可以随时把威胁自己生存的对手碾压成齑粉。
外朝大臣之所以要联合起来逼迫长公主修改官制,让大将军出任丞相,就是要把大将军对社稷的威胁降到最低。让他和长公主形成对立,让相权和皇权保持对立,把天子和长公主从败亡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但长公主显然没有理解外朝大臣的这番苦心。
她相信大将军近乎到了盲目的地步,她不愿意和大将军对立以致于决裂,所以她在满足了外朝大臣们的愿望同时,把大将军推到了更加显赫的位置上。在长公主看来,让大将军督领尚书台,一来可以让大将军代替自己控制部分相权,免得外朝大臣总是把矛头对准自己,二来可以让自己控制的皇权因为大将军的鼎力支持而变得更加稳固,更加具有威仪。
长公主仿效孝武皇帝托孤时留下的官制格局,让大将军利用手中的权力保护和强大皇权,压制和制约相权,打击一切挑衅和威胁皇权的力量。
长公主丝毫没有更改自己想法的意思。蔡邕、崔烈等外朝大臣也丝毫没有放弃夺回相权的意思。
双方唇枪舌剑,你讥我嘲,各说各的理,谁都不让步。
蔡邕、崔烈、刘和现在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对面这位国色天香、仪态万方、从容自若,说话条理分明、滴水不漏的长公主就是当年那个爱哭的小女孩?长公主真的长大了,不服老都不行了。
外朝大臣们利用官制修改的机会,尤其是在李弘不再出任丞相一职的情况下,几乎拿回了除部分国政决策权以外的绝大部分相权,相比这之前的官制,外朝大臣已经大获全胜了。现在之所以和长公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