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碳纤维(1/3)
墓碑这种东西,常见的材质无非是木头或者石材,然而眼前这块显然不是,从触感和敲击的声音判断,是铁制品。
严格来说,墓碑其实也有用金属制作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罕见,且选用金属的话大多数为中空,而不是像眼前这般实心。先不论要用多少的材料,就单说重量,就足以让很多人选择放弃了。
正常的墓碑,通常会由两部分构成,竖起来的碑上面贴着过世之人的相片,篆刻着名字,此外还有墓志铭。平铺的那面会介绍其生前事迹,很多时候也会被追思之人当做供桌来用,摆放鲜花或者纪念之物。
白中元眼前的墓碑,没有平铺的那块,只有竖起的碑面上贴着丁亮的照片,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
“究竟是仓促之下未能将其完善,还是说只有这块竖着的墓碑呢?”白中元嘀咕着,将手电光进行了调整。
“发现什么了?”这个时候,方言小心翼翼的靠了过来,听完白中元的话之后,不由的露出了费解的神色,“会不会是时间不够,所以才匆忙弄成了现在的样子,用铁制成墓碑,会不会隐藏着凶手的什么动机?”
“动机先不提,我觉得不是仓促。”白中元借着手电仔仔细细的观瞧着,“老方,你看看这碑面,十分的光滑,显然是细致打磨过的。还有这边边角角,丝毫的毛刺都没有,就连焊接的部分也都相当的齐整,这是做过充分准备的。”
“这么大一块墓碑,实心的话至少要二百来斤,嫌疑人怎么弄过来的,这是不是一条可供追查的线索?”
“价值不大。”白中元摇头,“最近前来扫墓的人多,嫌疑人稍加伪装便能混过去。他完全可以开车顺着大路过来,来到墓园之后使用拉载货物的推车将墓碑运过来,况且他还可以选择晚上来做这件事儿。这座墓园与西山其他的墓园不同,没有守墓人,可以说为犯罪事件大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没有车辙印?”方言表示行不通,“除非,这块墓碑很早就运到了这里。”
“正确。”白中元也是这样想的,“从案件征象判断,肉联厂的案子摆明是蓄谋已久的,提早布局完全符合逻辑。”
“费尽心思弄一块铁质墓碑,犯罪嫌疑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我倒是想到了一点。”
“什么?”
“为布下“密室杀人”的疑局创造条件。”
“中元,你是说为了将丁亮置于墓碑的前面,从而达成墓碑方圆五米之内不留下任何的痕迹的目的?”方言眉头紧皱。
“没错。”
“可犯罪嫌疑人是怎么做到的?”
“你看看这里就知道了。”示意凑的近些,白中元将手电照向了墓碑的上方,那里隐约可以看见淡淡的摩擦痕。
“这是什么?”方言不解。
“老方,我们都知道,丁亮不可能凭空出现子在这里,凶手一定是采取了某种方式将其置放于此的对不对?”
“没错。”这点方言不会否认,表达了赞成的态度,“这也是我想不通的地方,到底采用了什么方式呢?”
“这应该就是答案。”白中元依旧指着浅显的摩擦痕。
“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方言迫不及待的想要弄清楚其中缘由。
“两个字,杠杆。”
“杠杆?”稍作思索,方言恍然大悟,情绪也有了几分激动,“没错,如果是杠杆原理的确是能解释通的。”
白中元进行还原:
首先,墓碑加上底座的高度在一米五左右,而跪在地上头颅低垂的丁亮大概在一米出头,腾空置于墓碑前,地上不会留下任何拖痕。
其次,墓碑上面有着浅显的摩擦痕,说明犯罪嫌疑人在利用杠杆的时候采取了相关的保护措施,比如用毛巾包裹。饶是如此,因为撬动的时候重力很大,加之要将丁亮从五米之外拖到墓碑的前面,还是留下了破绽。
再次,杠杆只要够长,莫说是一百二三十斤的丁亮,就算是地球都能撬动起来。
最后,墓碑前面五米外存在凌乱的痕迹,后面十米处的现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距离差完全满足杠杆的使用条件。
综上所述,可以合理的将凶手作案过程呈现出来。
他将已经遇害的丁亮放置到墓碑前面的五米处,并用绳子打结做出套环,随后走到墓碑后面十米的地方将长长的杠杆伸到前面去,撬动起丁亮的尸体之后,向后拽拉杠杆,将其拖到了墓碑的前面。
能够利用杠杆把人拖过去,置放两个盘子就更容易了,至于那张遗像般的照片,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只需在照片碑面涂抹些浆糊或是胶水就成。如此一来,就营造出了眼前这般密室杀人的假象。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便是捆绑丁亮的绳子是如何解开的,这与何正进入沈海涛的宿舍一样,利用双股绳便可轻易做到。
听完白中元的分析之后,方言表示了由衷的赞可:“听起来挺匪夷所思,同时又极为的合理,逻辑没有任何问题。假设嫌疑人真是如你所说这样做的,那么杠杆一定是金属制成的,铁管或者钢管。”
“不,是铁棍或者钢棍。”白中元纠正着,“中空的管子没有那么大的承重力,必须是实心的才行,而且不能太细。”
“你觉得会有多粗?”
“至少要小臂一般粗,毕竟墓碑前后距离相加足足十五米多,太细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