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望水—祖宗庇佑(1/2)
div :20h:1008px;
/div
“自从老奶奶当家之后,我们家在村里的人缘好到难以想象。时至今日,祖宗遗泽犹能庇佑子孙。好了,这个以善之名,就是给你讲的第一个故事,怎么样小墨,可还满意?愿意跟我走么?”
“嗯,傻……主公讲得还凑合吧,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常听故事里讲什么祖宗庇佑,阴德福祉,有的人对此坚信不疑,有的人却强烈反对,认为是虚妄之说。那么主公你觉得祖宗庇佑到底属于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还是人们的幻想安慰呢?”
“小墨你真狡猾,还带买一送一的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举我们家的例子。事先说好,现在就算你默认要跟我走了啊。待会儿讲完这个故事,我立马踹上你就走,到时可别耍赖。”
“不反悔,不反悔,我墨胆晶向来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主公快点儿讲吧。”
我略微沉吟,在心底好生组织了一下言语,然后开口告诉小墨那段昔日往事。
自从老奶奶主管章家之后,多方广结善缘,一时间十里八村都交口称赞,更赢得了家中佃户们的忠实拥戴。
不妨多说几句,中国人一有钱就喜欢买田置地这个习惯,其实是由上千年来村老乡绅们一直维护的稳定基层统治所决定的。
旧时号称皇权不下县,朝廷的流官只派到县一级,再往下就要依靠乡里推举出来的绅士里长们维持。
那么乡绅们的统治具体如何体现呢?想必聪明人马上能联想到,正是“选佃户”。
乡绅们将家中的土地出租,之后招来佃户承租,从此这些佃户及其亲朋好友就是这个乡绅地主最坚定的支持者,毕竟他们得指望着东家赏饭吃不是?
在乡绅阶层中,一有钱就买地是始终贯彻不移的传统,就连江浙地区那些开钱号银庄的豪商们,哪怕一年的钱利已经达到几百万两银子的规模,仍然要在祖籍所在地大肆购买土地。
到他们那个层级,已经不指望从土地上获取什么利润,购买土地完全是在算政治帐,他们将地租压到极低的水平,以此为自己家族争取到大批稳定的支持者。
如果你仍然不信,我还可以举《水浒传》当中的一个例子。
话说好汉九纹龙史进在上梁山之前,是九华山下史家庄的大地主,手下使唤着一二百个庄客佃户。
有一天史进听说九华山来了以跳涧虎陈达为首的一伙山贼,觉得他们很有可能来攻打史家庄,于是在家杀羊摆酒,把所有佃户都请来。
史进告诉佃户们,最近山上来了山贼,史家庄就在九华山下,须得提防山贼来庄里抢东西,因此提议大家联防互保:“如果贼人来抢我,我在家里敲响梆子,你们都拿锄头木棒前来相助;若山贼去抢你们,我亲自带人去救。”
但你觉得山贼们是会去抢史进这个大户呢,还是去找周围那些穷佃户的晦气?
显然抢劫史进才最合理,穷佃户们根本没什么油水值得被贼人惦记,按理说他们用不着陪着史进一起趟浑水。
可你看书里那些佃户怎么回答的:俺们一群庄户又晓得什么,一切全凭大郎(史进)做主。倘这梆子响起,谁敢不来?
从佃户们甘愿冒着被土匪伤害的风险也要援助东家这一点可以看出,过去这些佃户与地主,实际上属于结合很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当年老奶奶不但在村里四处接济穷人粮食,还将家里的地租定在三成,即一年只收租30,这两大举措一下子为章家在当地争取到极大的支持与良好的口碑。
你知道吗?在抗战时期,陕北根据地大力推行“三七五”减租制度,这名字听上去挺古怪,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江南豪商,主动将地租和利息定在每年375。
多说一句,这个制度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就比如国家明文规定打击民间高利贷,要求净化民间金融市场,那么收多少利息就算高利贷呢?
正是以375为界限!超过375的那部分利息国家法律不予承认,借债人有权不付!
最后老奶奶成功招揽到一批人品可靠的佃户,而这些人和他们的亲友日后基本都定居在了我老家那个村子,给章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首先他们很好地保护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合葬坟。
看过前文的你应该还有印象。老爷爷夫妻俩并没有埋入老奶奶他们李家的祖坟,而是请灰八爷指点,安置在一户人家的庄稼地里。
这合葬坟不但占去了旁家的一垄好地,而且按照灰八爷当年的指点,这垄地还不按坟田上报,那张地契居然写的是瓜地!
也就是说,这垄地不但无法给主人带来任何收益,还让这块地的主人家里背上额外的土地赋税与摊派。
可那户人家不但不恼,反而却喜出望外,直说这下可算能跟着大善人沾沾福气。
甚至后来村里搞承包到户,要重新丈量分配村里的土地,结果坟地周围几户人家为了争抢这块带坟头的地,互相之间还吵了起来,个个都说自己和章家关系近,理应由自家来看坟。
最后村里面不得不专门派人把我爷爷从县里请回来裁决章家这座祖坟应该分到谁的地头上。
这种事情搁在今天直接无法想象,不信你就去找个农户商量,看他同不同意你往他家的田里埋自家老人的骨灰盒……那人不拿棍子敲你个满脸桃花开,就算你小子撞大运了!
幸亏当初老人们将坟头安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