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七二章 方辰真是个鬼才!(2/3)
、在顶级芯片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导体人才,在这一时期回到华夏的原因。在西雁东飞的回归潮中,中星微的邓中翰于1999年回国,展讯的武平和陈大同于2001年回国,芯原的戴伟民于2002年回国,兆易的朱一明于2004年回国,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火种,跳进了华夏半导体行业的历史进程之中。
2000年之后,华夏芯片行业进入了海归创业和民企崛起的时代。
没办法,华夏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80年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等到了千禧年之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这才能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华夏创业。
可以说他现在手中的人才极度的匮乏,不论是像张如京的顶尖人才,还是一般芯片科研技术人员,甚至连能够在芯片厂,熟练工作的工人,他一个都没有。
而人才的培养,又不是像种菜一样,播完种,几个月后就可以收割了,学个车铣刨磨钳还需要当三年的学徒呢。
这也是他为什么现在就要把张汝京给找过来的重要原因,他需要让张如京给他培养人才啊。
听方辰这么一说,张如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大概能给您拉过来七八十位愿意来华夏工作的人才,不过您放心,这些人都是德州仪器,英特尔,abs 在美国,有大量的华裔在芯片公司工作,他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跟他一样,有着想为华夏芯片事业,芯片安全,民族发展贡献属于自己力量,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向他吐露过,这种想法的人,着实不多,他真正有信心能拉过来的,也就七八十位。
方辰挠了挠后脑勺,这人数他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在美国从事芯片工作的华裔,大概上万人之多,虽然张如京不可能都认识完,但是才七八十个人,着实是有些太少了。
前世,张如京离开大世来华夏创办中芯国际的时候,还带了三百多个人呢,现在可好,连一半都不到,只有四分之一。
但转念一想,方辰也就了然了。
虽然张如京在大世的创业比较失败,但毕竟还是拉起架子,走上了正轨,拥有一大批公司员工的,而且弯弯那边的芯片从业者也的确不少。
再加上,台积电给张如京掺了不少沙子进来,所以人数多一点,三百多人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现在才1993年,距离张如京在前世离开德州仪器还有四年,这四年多找到二三十个志同道合者还是可以的。
“所以,从现在起,我需要您给我在新加坡的德州仪器工厂,培养一批人才出来,大到设计研发人才,中到产品工程师,小到基础的操作工人,我全部都要!”方辰看着张如京,一字一顿的说道。
张如京顿时被方辰这话给吓到了,心中更是掀起了万千波澜,他真的万万没想到,方辰居然打的是这样的主意,这也太阴了点吧。
过了许久,张如京这才回过神来,一脸神色莫名的看着方辰,他现在真是对方辰佩服的五体投地,鬼才,真是鬼才!
方辰这么小的年龄,白手起家拥有这样的身份地位,着实不是没有原因的。
居然要用德州仪器的工厂为自己培养人才!
他真不知道怎么样的脑袋,才能想出这样的鬼主意来。
方辰此时着实聪明的令人感到可怕了。
但他不得不承认,方辰这一手还的确有很大的可行性。
毕竟任何一家工厂的职工,毫无意外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只有少数的高管是由总公司派过来的。
要是全部都是由总公司所在地,比如说美国派人来新加坡工厂工作的话,且不说这个费用负担不负担的起,关键是何必呢。
既然用的都是美国人,又何必在什么意大利,东倭,新加坡建工厂,难不成土地面积九百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四的美国,连区区几家高附加值的芯片工厂都放不下吗?
德州仪器之所以将工厂开到意大利,东倭,甚至于现在的东南亚,不就是看重了东南亚的成本便宜,尤其是人工工资低吗。
而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裔为主的国家,如果方辰想要往里面掺个三四百华夏人,绝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毕竟在预计中,这家新加坡的工厂虽然不大,但也至少有三千人的规模,塞个十分之一的人,怎么会有问题。
再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旁边的同事究竟是什么身份背景。
尤其是对于白人来说,所有的黄种人长的都是一个模样,如果不看身份卡的话,他们或许连自己的职工都认不出来。
在加上,不还有他的照拂吗,作为德州仪器负责管理芯片厂的副总裁,这些芯片厂都是在他管理之下的,他任命几个亲信到新加坡工厂任职,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是这次有可能,派的比以往要多一些,总经理,副总经理零零总总十来位,都会是他的人,并且这些人都是华夏人。
甚至,理由他都想好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华裔国家,派华夏人去管理,会更加容易一些。
再者,芯片厂在德州仪器,一直都是比较鸡肋,苦哈哈般的存在,没人会关注那么多的,要不然也不会这十几家工厂都交给他来管理。
唯一的难度,恐怕就在于方辰能不能选出来合适的人,到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