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人与人之间(1/2)
玻璃就满足隔冷、透亮的要求,只不过怎么造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东西沙子里就有,好像烧一烧就能造出来。
把阎立本抓过来,把玻璃的制作方法告诉了他。
阎立本拿着冷锋记载的烧制玻璃的设想,看了好长时间才说:“如果咱们书院用这种东西,会不会违制?”
这种华丽的东西,如果装到窗户上,很容易惹人闲话的。
冷锋笑道:“咱们文武院的建筑,不必遵守建制,可以随便造,这可是皇帝亲自给的奖励。
至于违制嘛……你如果真的弄出来了,给文院装备好了以后,就给皇宫也送一些。送玻璃这种神奇的东西给皇帝,皇帝一定很开心,你就趁机要个使用权作为奖励,不是挺好的嘛!”
茅塞顿开的阎立本,当即给韩崇文老先生写了请假条,优先做这件事情。
韩崇文老先生自然会同意阎立本的请假条,在他看来,营造学习环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他小的时候,就如同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里记载的一样:“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后来成了教书先生,他宁可自己家里没柴禾烧,也要把草庐的火盆烧的旺旺的,让那些学子不必受严寒的折磨。
如今既然李泰和阎立本请假是替学子们考虑,那么就必须支持。术算课缩短一些没什么,再朝国子监、弘文馆开口讨要几个术算老师就是了!
如果提到“纯朴”这个词,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农民身上。
大唐的农民是纯朴的,纯朴到了就算是白白捡便宜,都会心神不宁,寝食难安。
天下文院的学子入学,会领到一年四季一共四套、制式的月白色衣服,冬天就不必再挨冻了。
早晨是米粥馒头咸菜,中午和晚上是小米饭和炒菜,偶尔还会出现肉菜,平民家的孩子,平时哪里能有吃肉的机会?逢年过节,也不过是能喝到一点肉汤罢了,拳头大的肉,在十几双眼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而在文院,吃饭从来都是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多么幸福的生活,更不要说还能学到千金难求的学识了!
捡了大便宜的平民,心里一点也过意不去。特别是一个张姓的农夫,他的儿子在平民学子中学的最好,得到了“奖学金”。在为儿子的勤奋努力自豪之余,老张看着整整五十贯的奖学金也老脸发红。只是因为孩子勤奋好学就得到了这么多钱,他总觉得不妥。
朝廷颁发禁令,禁止田间燃烧秸秆肥地,改为人畜粪便在化粪池处理后肥地用。
既然不让烧秸秆,那么秸秆就能用于家里的锅灶燃烧所用了。
往年都是在地里烧掉的秸秆,今年不让烧,自己家人口都在一个院子里,也烧不完,几家孩子在文院学习的农民一合计,决定把秸秆送到天下文院。
人家天下文院到了冬天也是要烧柴取暖的,俺们不用给先生辛苦钱,那就送些柴禾吧!
韩崇文现在就在处理这件事,那些农民赶着驴车,把柴禾往天下文院不远处一堆,就不言不语地走了,如果不是一个学子提起了父母的打算,大家还以为这是老乡在堆积秸秆呢!
拦住一个刚刚倒了一车秸秆的老农,韩崇文拱拱手说:“老丈,你们为何要给天下文院送秸秆?”
老农认出是韩崇文,两个手做出怪模怪样的姿势拱拱手:“老先生,俺家孙子在天下文院学习,这地里的秸秆以前都是用来肥地的,现在有更好的方法了,秸秆就用来烧火了。
可是俺家人口简单,冬天烧不了那么多的秸秆,这不,就院这么大的楼,烧火取暖一定很费。”
韩崇文说:“老先生,文院宗旨,不向学子家长收一丝一毫的钱财好处,你们这么做,可是陷文院于不信之地啊!”
老农立刻激动起来:“哪个敢说文院不信?老汉第一个拿扁担跟他拼命!文院说不向学子家长收一丝一毫的钱财好处,也这么做了,可是,如果是俺们自愿的,就不违反文院的规矩了!………”
………………
“这该如何是好?”
书院办公室里,韩崇文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与各位先生讨论这样做,文院是否是“不信”。
于焕之最古板,敲敲桌子说:“书院所说,不收就该不收,一口唾沫一个钉,如果不是为了文院今后的发展考虑,就是高管子弟掏钱走后门,老夫都不会同意!”
姚思廉也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乱。咱们文院虽然不大不小,也应该有信誉,规矩不可更改。”
“可是这样做会寒了学子家长的心,人家一片好意来送柴,咱们硬生生的不要?举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咱们应该再慎重地考虑一下。”满身灰尘的阎立本说。
文院的紧急高层会议,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进场,阎立本刚打算开始实验,就被叫了过来。
阎立本说的没错,推辞,有的时候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农民都把秸秆拉过来了,你不能再让人家拉回去吧?
冷锋拿着文院留存的招生告示说:“书院招生告示所言,是‘不向学子家长收取一丝一毫的钱财好处’,而不是‘不收取学子家长一丝一毫的钱财好处’。这个‘向’字,很值得琢磨琢磨!”
于焕之呸了冷锋一声:“这是玩文字游戏!”
“玩文字游戏有的时候很管用。”冷锋从桌子上跳下来说:“如果这个理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