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十四章(1/2)
乾封二年二月,吐蕃使者抵达都城,李治和武媚娘准其入宫觐见。
吐蕃近年来时常在青海一带攻城略地,虽说吐蕃因为地瘠民贫、国力比之大唐远远不如,但是长期以往还是给大唐带来了不少损失。如今吐蕃既然已经表现出了和谈的诚意,那么两国若是能够就此化干戈为玉帛自然是再好不过,由是为了接见吐蕃使者武媚娘特地下令举办了宫宴。
宴席开始,珍馐美味上桌,莺歌燕舞之下众人觥筹交错,一时间倒是显得气氛一团祥和。宴席到酣畅处,李治表达了和吐蕃交好的意愿,却不料吐蕃使者听言直接表示想要娶一名公主来和亲。
和亲一事说起来也是惯例,唐太宗就曾经派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只是李治此生只有三个女儿,眼下义阳公主与高安公主都已出嫁,宫中唯独只剩下太平公主还未定下亲事,武媚娘一贯疼宠女儿,自然不会舍得李令月远嫁。不过事情也并非不可回转,历来选取宗族之中女子封为公主出嫁和亲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这般想着,武媚娘便也答应了下来。
吐蕃使者见武媚娘答应的如此轻易便知事情有异,他来之前已经查明太平公主十分受宠,又已知晓宫中只有太平公主还未许下亲事所以才会有此一言,此时为了防止武媚娘中途换人便再次开口指明要太平公主和亲。
武媚娘听了此言自然不会在轻易答应,李治也因吐蕃使者此番得寸进尺之举心中恼火。
武媚娘和李治的推脱自然也在吐蕃使者的预料之中,他口舌如簧,一时间倒是使得武媚娘与李治也不好因为疼惜女儿便直接在众多大臣面前将他回绝。
宴会结束之后李治与武媚娘相对而立。
武媚娘面色阴沉,语气之中也带了几分冷硬,“那吐蕃不过是一偏远小国,这几年来时常滋扰我国边境不说,如今前来求和还这般强势,分明就是狼子野心!”
李治一贯宠爱女儿,这个时候也被激出了几分火气,当下亦道:“此话不错,大不了继续打下去便是了,我堂堂大国难道还怕了一个番族不成?”
武媚娘心中虽然也是如此想法,但是到底是一贯以大局为重,“话虽如此,但也不可直接这般回绝了吐蕃使者,否则让朝中百官和文武大臣如何看待我们?你我贵为天下之主,总不可为了儿女私情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李治皱眉,“那你说如何?”
“自然是要想出一个两全的说法,要让文武百官和吐蕃使者都挑不出错处才是。”
李治听言点头,“媚娘所言甚是。”
武媚娘见李治如此便知晓和他讨论怕是讨论不出什么办法,于是道:“臣妾有些乏了。”
李治忙碌了大半日,这个时候也有些精神不济,便也起驾回了安乐殿。
武媚娘对着身后的赵氏说道:“去把正谏大夫找来。”
赵氏应了一声,悄然而退,不过片刻便带着明崇俨回来了。
明崇俨见到武媚娘微闭双目,眉眼之间似有几分疲惫,当下悄声走到她的身侧,一双修长有力的手掌按上了武媚娘的穴位。武媚娘被明崇俨按得舒服,整个人逐渐放松了下来。
“娘娘可在为太平公主和亲一事而发愁?”明崇俨问道。
武媚娘闭着眼睛应了一声。
“臣有一法,不知娘娘可愿听听看?”
武媚娘睁开了眼睛,有些意外道:“哦?是何办法?”
“臣知晓太平公主自幼便因为荣国夫人守孝而做了半个方外之人,娘娘何不借此来让太平公主正式出家?如此一来吐蕃使者再是如何也不可能迫使已经出家的公主还俗嫁人。”
武媚娘听言眉头就皱了起来,“本宫就只有这一个女儿,怎可让她当真出家了去?”
明崇俨听言一笑,“娘娘,此乃权宜之计,公主现在年纪尚小,等过两年公主想要出嫁之时再行还俗就是了,到那时吐蕃人也不好对此多说些什么。”
武媚娘思索了片刻,发现此计当真可行,只是心中仍旧不免有些迟疑,“太平自幼生长在宫中,在道观之中生活实在是太过委屈她了。”
“娘娘若是担心公主在道观之中生活不便,何不以公主之名另造一道观,让公主来做观主,如此一来可以让公主住的舒适,二来也可造福百姓。”
武媚娘一时间心中不悦一扫而空,当下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难得正谏大夫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便想出了应对之策,本宫要重重赏你才是。”
明崇俨叩首谢恩,俯首的一刹那掩去了脸上了笑意,不过是一个公主而已,竟然三番五次在皇上面前让他难堪,他倒是要看看一旦离开了皇宫她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武媚娘次日便下令修建太平观,并表明道观建成之日太平公主便正式出家,吐蕃使者见此只得作罢。
李令月虽然不愿入道观但也知除此之外已然没有更好的办法,便也同意。想到眼下这一入道观又不知何时方才能从中出来,而兰儿的年龄又已经不小了,李令月便想去求母后为兰儿指婚,如此她便不用随自己进入道观之中受苦,却不料兰儿知晓此事之后便直接拒绝,并表明她已决计此生服侍李令月,不会嫁人。
李令月担心她是因贺兰敏之之事心中有了阴影所以才如此,劝说无果之下便去找了赵氏,而后才知兰儿早有此志。李令月心中感动,眼见兰儿坚持便也就由得她,只在心中暗自决定若是有一日兰儿想嫁,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