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直指道心(3/3)
尾都没参与后面这些事情,只是看着事情的发展,感悟律法带来的规矩。‘看来道心凝聚后,并非一定要自己参与,只是感悟就可以了。’唐义稍微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缘由。
如今小城事情已经了结,唐义的道心也已经凝聚了,继续留在这里便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四处转转,观摩一下四周各地的律法民生,或许能对自己的道有所增益。
万一能找到王猛等人便更好了。
“唐公子您要走了么?”郑老板听到唐义的辞行后,有心挽留他在住一段时间,可也知道进来百姓们都在骂他,因而到嘴的话便又憋了回去。
郑老板犹豫了片刻后,苦笑着道:“唐公子莫怪大家伙,其实若没有唐公子的话,衙差和师爷也不会闹崩,那些恶霸们更不会离开小城。郑某知道,这些其实都应该感谢唐公子,都是因为唐公子自挨的那些板子。”
“唐公子以后还会回来么?城中来了几个商贾,相信这里会越变越好的。希望下次公子路过此地时,可以来这里小住些时日。”郑老板夫妇将唐义送出客栈后,笑呵呵的道。
“我也不知道,不过大概不会再回来了吧?”
唐义从头到尾都没有回答郑老板的话,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倒不是他不会骗人,只是觉得承诺这种东西,还是少做的好。
当初若非因为自己一句话,王猛便不会在禹城呆那么久,更不会险些死掉。
他也的确没打算再回来这地方,等找到王猛等人,他便要等待着秘境关闭,而后离开秘境了,就算找不到王猛等人,他也八成不会回来这里了。
唐义没想到自己下次回来时,竟然仅仅过了一个月,而那时候,小城竟然变得更加混乱了。
离开小城之后,唐义便开始四处游历了起来,他每到一个地方之后,都会了解一下此地的律法,以及人们对律法的态度。
唐义的脚程很快,也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两天以上的时间,仅仅半个月的功夫,他便已经走过了六七个县城。
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游历,他发现了一个极其有意思的情况,但凡那些律法严明的地方,民风也大多极为淳朴,而那些没有什么法治的县城,民风便会极为刁蛮。
唐义拜访过某些县令,和一些地方的学者,那些人告诉唐义,并非律法决定了民风,而是民风决定了律法。
越是民风淳朴的地方,律法便也越容易推行,就越是显得律法严明,其实究其原因,只是这些百姓们愿意遵守法律。
而那些民风刁蛮的地方,百姓们不相信法律,不愿意接受束缚,因此法律便极为难以推行。
只是民风刁蛮的地方,官司便也越多,因为天下间谁都想受到律法的保护,却不让被它所约束。
这种情况下,律法自然难以推行,若是想推行律法的话,就必须加大处罚力度,让所有人都惧怕律法。
这也就是所谓的乱世当用重典了。
只是,重典却不是每个人都敢推行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推行的,因为他们也在怕,怕自己哪天触犯了律法之后,也要接受这重典的审判。
唐义蹙眉思索了半晌后,冲着面前那位告老还乡的刑部侍郎道:“老大人,民风能影响律法,那么律法是否也能改变民风呢?”
“这是自然!”
老侍郎点了点头,道:“人心逐利,有些地方原本民风淳朴,可因为律法不够严明,为官者不够公正,致使有些人钻了律法的空子,获得了某些利益。这时候若是为官者不能及时改错的话,此地民风便要开始变的刁蛮了。”
“因为有些人会想,既然别人能不劳而获,凭什么我就不能?所为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便是这个道理了。”
老侍郎看着唐义略微犹豫了一下后,开口问道:“小兄弟也姓唐,也曾,不知小兄弟可曾听过那里的唐捕头?”
“在下便是。”唐义没想到自己的名气竟然穿的这么远,略有些腼腆的笑了笑。
“难怪。”老侍郎点了点头,又摇头叹息道:“那小城原本是恶霸刁横,百姓饱受苦楚。小兄弟将恶霸赶走是好事,只是小兄弟当初应该连那股刁横之风一起赶走的。”
唐义蹙着眉头一问,这才知道小城如今除了大状况,虽然没了恶霸欺凌,可百姓们竟然开始了互相欺凌殴斗。
老侍郎倒是没有责怪唐义的意思,他不过是个普通人,不同悟道那些东西,因此才会有此一说,希望唐义能再回的民风。
可唐义听闻此事之后,道心竟开始有些不稳了起来,原本澄净的道心上,忽然多了许多灰尘。
唐义急忙和老侍郎告辞之后,便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小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