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八四章 前往大雪山 几人成伙伴(2/2)
那里再休息也好”“那好吧,收拾下物品尽快出发”
出了小镇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山和雪原,依靠着指南针辨认方向,一行五个人在清晨出发,向着目的地走去。
由于事发地距离圣城,包括小镇有着很遥远的距离,加上很多信息也是通过电话沟通,无论是圣城的公安机关还是小镇的派出所,对于事件本身也没有更多的线索,而以崔宁一贯做项目的性格,以及接受过龙组特训的必然成果,没有调查绝不会轻易下结论,所以在路上对于案件也并没有谈太多。
加上风雪的气候特点,尽量少说话保存体力,这是雪原生存的基本法则。所以一路上几个人走得比较闷。
六个小时之后,年龄和体能处于巅峰的达瓦和德吉已经到了人体的极限,首先是低气温带来的能量消耗,必须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能量,然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容易带来雪盲的症状。
尽管戴着眼镜,但是单调的风景和高原气候还是让大脑有些缺氧,加上50公斤的背包,一口气走上几十公里,已经超出了一般特种兵的训练水平,当然,如果没有在雪原生存过的特种兵,来到这里还真不如达瓦和德吉的生存能力。
第一次休息就在五个人走了六个多小时之后,是崔宁下命令休息的,龙大和龙一的体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也是饿了。
在寒冷的雪山休息吃东西,首先要找到避风的地方,否则七八级大风加上零下40多度的气温,滴水成冰,正常人是不可能进食或者补充能量的。
当然,50公斤的背包也不是专业旅行装备,大自然给了人们冷酷的环境,当然也给了人们智慧和生存的技巧,冰雪是无情的,但是也是可以利用的,龙大和龙一从背包里掏出兵工铲,很快就在茫茫雪原上建立起了一个雪屋。
雪屋纯粹用冰雪制造,由于严寒的环境,不需要任何的支撑。一个合格的雪屋是用各种规格的雪砖垒砌而成的。
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再确定一个具体的地基,然后就用锐利的刀和工具将雪压缩切割成各种规格的大雪砖,这样就可以砌雪屋了。
以后,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的圆顶。类似古代的蒙古包或者毡房,只是建筑材料成了雪砖而已。
在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居住的北极圈内,雪屋一般建筑在地下(向下挖),一半在地上,因纽特人不仅住雪屋还使用雪家具,床和桌子都是用雪堆砌起来的,上面铺着海豹皮,家里没有太多东西,人们无论做饭、照明,还是取暖都用海豹油做燃料。
在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最深处,有一块用雪筑成的高台,这就是他们的卧榻了。
他们休息、吃饭都在这个用雪做的床台上,却也不会被冻坏。夜晚睡觉时,全家男女老少都tuō_guāng衣服,钻进一只海豹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着取暖。
若有客人来访,因纽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铺一层软雪,软雪之上垫一层树枝,树枝之上覆一层兽皮,这样,雪床就很暖和了。
雪屋是圆形的,不但可以阻挡刺骨的寒风,还能保护屋顶,使它不会融化。雪屋深挖洞、浅筑顶的做法,使得人们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对温暖一些。
雪屋为了防风雪,御寒冷,当地人往往还要在半球形的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同时在屋内螺旋形的墙壁上到处挂满兽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户,一般是用透明的海兽肠子做遮蔽物,这种窗户只透光不透气,很具特色。
在雪屋里,当地人还生起炉火来驱寒取暖,他们用石块凿成一个石炉子,里面盛满海兽炸出来的油,用兽毛搓成灯芯,点燃起来后,即使屋外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屋内还是挺暖和的。
有些雪屋根本没有门,而是在盖好雪屋后从地上挖掘一条通道作为门(因为在半地下,类似地下室的入口),这样室内就更暖和了。所谓因地制宜、面对任何环境都能积极乐观的生存,可见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创造精神,以及绝不向苦难屈服的勇气。
“我喜欢这里”崔宁体内的小龙说道。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