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战略劣势(1/2)
按找徐世杨的安排,辽南一线驻军每年要固定对辽中平原发动两次以上的破袭作战,这样既能锻炼己方士兵,也能持续削弱鞑子。
齐军再辽南的总指挥李井槐选择3月底4月初发动进攻,就是为了耽误鞑子的高粱春耕,他认为,影响鞑子的收成就是削弱鞑子的最好办法。
这次攻击,参与者主要是辽南的骑兵部队。
其中10个胸甲骑兵连、6个飞行炮兵连和部分步兵部队作为主力部队威慑耀州,其他部队,包括50个猎骑兵连和火枪骑兵连负责攻击耀州、海州一线所有女真人的村庄。
李井槐的要求是,攻击至少100个村庄,并且影响更多村子的春耕工作。
为了保持部队机动性,这次行动,李井槐希望各部队尽量不要抢掠,不论是人口还是财物,能杀死就杀死,能烧毁就烧毁,以免携带太多耽误行军的东西,被女真主力黏上走不掉。
犹豫一开始就在女真人单薄的警戒线上撬开一个口子,齐军主力迅速从这个缺口中涌入很久之后,鞑子才发觉事情不妙。
而此时,齐军步骑配合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尝试一个个拔除鞑子的烽燧,扩大突破口了。
鞑子十分缺乏防御经验,他们在娘娘宫—耀州一线的数百个烽燧互相之间基本都在视线之外,只要硝烟不起,烽燧之间无法传递警讯,更加无法用弓箭或火器互相掩护。
因此所有烽燧都是孤立的据点,而且每个烽燧上只有20到30个甲兵,面对带着神机炮的上千齐军骑步兵的攻势,所有烽燧都在半个小时之内沦陷。
在战斗开始之初的前两天,齐军先后拔除50多个烽燧,把女真军前沿警戒线剪除一半,而且这些烽燧内有上千甲兵,对女真人来说,这些都是永久性损失。
更要命的是,迅速被拔除的烽燧,通过烽烟传出的信息非常少,耀州驻防的女真人根本无从判断齐军主攻的方向和规模——盖州易手所带来的战略优势正在显现。
为了查清齐军动向,女真军不得不派出大量哨骑散落在广阔平坦的辽中平原上,机动力不强的步兵则向耀州方向集中,准备在骑兵抓住齐军主力之后,再来一次主力决战。
此时的齐军骑兵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以连为单位行动的猎骑兵带着头盔,身穿皮甲(只用来防止骑射),带着马刀和最少两支燧发手枪,远射近攻都具备极强的火力优势,有些人甚至携带短款骑兵步枪,可以下马步射。
骑兵连在辽中平原上奔驰,一旦发现村庄,他们就下马步射,用手枪或步枪压制村里留守的鞑子甲兵,然后进入村庄尽可能杀光所有鞑子,不论那女老少。
齐军轻骑兵只拿走最轻便的金银珠宝,其他物资一律不带走,最后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倒是村庄里主动投降的阿哈奴隶,可以拿走所有他们能带的动的粮食和布匹,自行向盖州方向撤退——反正他们的主子死了,又拿着主子的财物,再落到女真人手里必死无疑。
任何一个能走到盖州的人对齐军来说都是白赚的。
若是遇到鞑子侦骑,敌人人少,齐军就凭借火力优势强攻。
敌人人多,全是轻骑兵的齐军也可以轻易摆脱,或者用信号烟花召集周围其他骑兵连一起围攻敌军。
这种自己核心领土被人劫掠,不得不依靠机动兵力拼命追击寻找机会的战斗,让劫掠高手女真人十分不适应。
分散出去的骑兵吃了很多次大亏,但若是集中骑兵,追击不过百多骑的齐军效率也低的吓人。
一时之间,海州以南大部分地区烽烟处处,依旧驻扎在辽阳的完颜宗干、完颜宗望,以及前进到耀州就近指挥的完颜宗弼只是不断接收到大量求援信息,以及偶尔到来的骑兵部队全灭的消息。
直到齐军攻势开始第十天,完颜宗弼才察觉出,齐军这次攻击似乎以骑兵为主,目的是削弱大金的国力。
因为金军哨骑一直未能发现齐军押送抓获人口的队伍,倒是抓住不少带着粮食和布匹向南逃亡的本国阿哈。
这些奴才供述,齐军骑兵杀光了村子里的女真人,然后就烧毁村庄,让阿哈们自己带上粮食向南走。
整个过程都没有齐军步兵出现。
“骑兵劫掠……,不,不是劫掠,就是袭击,他们没有抢人口和东西,似乎是担心耽误行军速度。”
完颜宗弼坐在耀州城自己的临时住所里,仔细想着:
“所以他们的兵力不多,他们的骑兵本来就不多,这些年缴获的马匹加他们从蒙兀人那里搞到的,也许能装备五千骑兵?其中一千还是不适合参加这种行动的重骑兵,嗯,还有骑马的炮兵。”
“也就是说,此时到处捣乱的汉狗有三十队人马,三千骑兵左右,也许在后方有大队重骑兵和步兵接应,但那也只是接应而已,他们应该不会主动出击——否则他们早就该到耀州了。”
“所以,现在我该做的不是跟着汉狗的骑兵到处乱窜,而是应该想办法集中兵力,消灭几队汉狗的骑兵。”
“若是能够消灭一千人以上,以他们的骑兵补充速度,估计下次就不敢让宝贵的骑兵这么撒野了!”
想法不错,然而这意味着金军必须尽可能集结足够多的骑兵和步兵互相配合作战,齐军骑兵也会有更多时间攻击更多村庄。
而且,金军大规模动员所消耗的粮草,想要补充回来也很困难——今年海州以南的春耕,看起来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