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朝廷无下限(1/2)
事实也如徐世杨所愿。
而且远远超出徐世杨的猜测。
他原本以为大周朝廷不会在这个时候与齐国翻脸,毕竟齐国刚刚战胜了大周的仇敌女真人,目前正好是最得民心的时候。
而晋省世候,毫无疑问以及被徐世杨把汉奸的帽子死死扣在头上了。
朝廷有什么必要为了一伙名声已经被彻底搞臭的家伙得罪手下最能打的势力?
徐世杨原本的预测,朝廷最多是对齐国强行向山陕扩张的行为表示训斥,而徐世杨会痛哭流涕,假装在朝廷的压力下准备退兵,而前线将士将会群情激动,要求徐世杨继续把战争打下去。
总之,徐世杨当然不会真的退兵,但他会给朝廷量身打造一个故意打压功臣,向外敌妥协的形象。
而他自己前期则要塑造成类似岳武穆的形象,后期则是赵匡胤,最终为了民族大义迫不得已与只会拖前线将士后退,只会对外敌妥协的大周朝廷分道扬镳。
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几个月时间,然后齐国头顶就不会再有一个朝廷了,到明年,或者别的什么合适的时间,徐世杨就会推动自己老爹登基的行动,完成老爹最大的愿望。
当然,史书上估计还是会把徐家的这种行为记载为叛逆,不过这个帽子只能是徐睦河去背,毕竟齐国“叛出”的时候,他才是第一代皇帝。
而徐睦河承担部分骂名的背后,徐世杨就可以以一个较为“干净”的背景,去推行他所期望的改革。
原本应该是这样按部就班执行下去的。
不过,徐世杨并未想到,江南的赵家朝廷,居然会完全突破下限,以至于徐世杨精心准备的阴谋彻底用不上了。
隆道皇帝并未下旨斥责齐军进占山陕的行为,他选择了直接派兵北上,试图在齐军主力前往晋省的时候,偷袭齐省的核心领土,强行武力解决齐国问题!
……
早在隆道六年六月中旬,江南得到确切消息齐军已经进入晋省的同时,隆道皇帝就向前线下达了攻击齐国的命令。
大周的朝堂为此争吵一片,几位宰执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互不相让,吵了好几天都没能吵出个结果来。
于是担心失去时机的皇帝越过政事堂的诸位宰执,直接通过宦官向前线将领下令出击。
江淮一线三位军事统帅中,淮南西路的翁书平对此事最为积极,很快下令手下部队开始集结,并且准备出击。
只是翁书平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作为文官他也十分瞧不起手下的将领,再加上江南禁军出身的军官团队与以江北流民为主的士兵之间的官兵矛盾,此时的淮南西路军(前身是徐世柳的顺义军)已经堕落到跟江南禁军差不多的水平上了。
因此翁书平虽然积极筹备出兵,但他所妄想的十万大军直捣泉城根本不可能实现——开始集结一个月后,他手下能实际出动的部队也不超过三万人,就这还得为空饷再打个折扣。
前线备战状态最好的其实是徐世松指挥的淮南东路军和徐世柳指挥的荆湖北路军。
然而两人都是徐家人,且全都反对进攻齐国。
徐世松对来传旨的中使表示此时进攻齐国十分不妥,不仅会寒了前线与鞑子及汉奸作战的将士们的心,还会对朝廷的信誉造成打击,让民间误以为朝廷跟鞑子及汉奸有所勾连。
但是隆道皇帝圣意已决,他把徐世松的劝谏当成了徐家长房长子叛周投齐的证据。
七月初三,在再三要求徐世松出兵不果后,第四次出现的中使直接带着一队缇骑在淮南东路军军营中把徐世松逮拿下狱。
被逮拿时,徐世松并未抵抗,但他手下的兵士群情激动,有人甚至煽动兵变,但都被徐世松本人遣散了——他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如果不是仁福公主看到事情不妙,赶紧返回临安向赵家宗族的长辈们哭诉,恐怕徐世松性命难保。
即使如此,徐世松也被囚禁在临安,监视居住,而他的淮南东路军,则由随后赶往前线的童贯代管。
至于荆湖北路的徐世柳,他不像自家堂哥那样一心想做个青史留名的忠臣,接到中旨后就直接命令陆文昭把来传旨的中使套上麻袋沉湖了。
“官家怎会如此昏聩?定是这阉人假传圣旨!”徐世柳装模作样的对外宣称:“圣上定不会做如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虽然他很清楚圣旨是真的,那太监是无辜的,不过他是文官,隆道四年的进士,若是皇帝敢像对付徐世松那样对付他,他就敢让缇骑一起失踪。
实际上缇骑也不敢到徐世柳的地盘上撒野,当初建兴年的时候徐世柳发动兵变,连开大周立国三百年来杀文官杀宰相之先河,一口气把绝大多数主和派官员阖家铲,从那以后整个大周就流传着徐世柳专横跋扈的故事。
隆道元年朝廷开恩科,徐世柳当时就中了进士,但排名出来后,有同科进士说他不该入围——因为他没有举人资格,直接考了进士。
徐世柳当时的排名在此人之下,于是他当场宣布羞于此人为同期,放弃进士名额,又过了三年,直到隆道四年他再次参考,并且比上次那位进士当初的排名高之后才满意。
徐世柳开拓荆湖,杀的荆湖洞蛮血流成河,朝廷上甚至有传言说一年以后在荆湖的江湖中捕的鱼都不能吃,能从鱼肚子里找到人的手指。
还有后来江南士绅试图侵占官兵的永业田,结果徐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