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白话第一编年史》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白话第一编年史 () >> 卷一 周纪一 (1)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76006/

卷一 周纪一 (1)(2/3)

是尹铎减损户口,轻徭薄赋,晋阳城人心归向,人人愿为赵氏一尽死力。赵简子对无恤说:“他日赵氏有难,不要小瞧了尹铎的功劳。也别以晋阳为远,一定要奔向那里。”

智宣子卒,智襄子智瑶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在兰台宴饮,智伯嘲戏韩康子,并侮辱其臣段规。智国知道了,就去进谏说:“主公应该提早防备祸患,否则大难将至了。”

智伯不屑地说:“大难将由我而构,我不为难,谁敢为之?”

智国说:“不然。夏书上说,一人三失,怨岂在明?没有人能知道别人的图谋。君子能从小节上约束自己,才不会有大祸临身。今天主公一宴而羞辱人的君相,又不知防备,只是说,别人不敢兴难。这也太过分了。蚂蚁蜜蜂,都能害人,何况人的君相呢。”

智伯不能听。

智伯向韩康子求地,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伯好利而刚愎自用,不给他,将要起兵伐我,不如给他。他喜于得地,一定还会向别人索取。别人不给,她就会举兵相向,我们就可以静待事态的发展,见机行事了。”康子说:“好吧。将万家之邑给了他。智伯大为高兴,就又使人向魏桓子求地,桓子不想献地。相国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

桓子说:”他无故索地,就是不能给他。“

任章说:”他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我给他地,智伯一定高兴,就会产生骄纵之心。他骄纵就会轻敌。而诸大夫惊惧就会抱成一团,互相亲敬。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能,将欲败之,必姑骄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公不如权且给他,以骄其心。然后我们可以择交而图智伯。为什么要以我们自身的力量而与智伯对抗呢?“

桓子说:”很好。“同样割给他万家之邑。

智伯又向赵襄子无恤求取蔡地的皋狼之地,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大怒,帅韩魏两家的家甲围攻赵氏。襄子将要出奔,问手下人:”我该到哪里去呢?“

从人说:”长子城在就近,而且城墙坚厚,可以去那里。“

襄子说:”民众精疲力尽才使城墙完工,又以疲惫之躯坚守它,人们谁会为我尽力?“

又有人说:”邯郸的仓库充实,可以去那里。“

襄子说:”那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老百姓穷困潦倒,谁肯为我卖力?“我们应该去晋阳。那是先主临终时一再嘱托要去的地方。尹铎为政以宽,必得民和。于是就带领手下出奔晋阳。三家以国人围城,并决晋水灌城。城墙眼看就要让大水淹没了,城中百姓却绝:”我如今知道水原来可以灭亡人的国家了。“

桓子以肘碰韩康子,韩康子俯首会意,他们知道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这两处可是他们的国都。当下各自心惊。

息辟对智伯说:”韩魏一定要造反了。“

智伯说:”你怎么知道?“息辟说:”从他们的表现看出来的。当前的形势是,我与韩魏连兵以攻赵,赵亡,下边就轮到韩魏了。这是他们的忧虑。今日主公与他们相约胜赵而三分其地,赵城将拔而二君无喜志,不是将要反的征兆吗?“

智伯一笑置之。第二天,将息辟的话告诉了二人。二人说:”这一定是这个人想要为赵氏游说,故意使主公怀疑我们二家而放松对赵氏的围攻。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够不看到即将到手的利益,而去行那危难不可行的事呢?“

二君告别出来,息辟进去说:”主公怎么将我说的话告诉了二人?“

智伯说:”你怎么知道?“

息辟说:”臣见他见了微臣仔细打量,然后低头疾走。是因为他们知道臣看透了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智伯说:”我已经和他们击掌为誓,永不二心,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息辟见说不服智伯,恐祸及身,就向智伯请求出使齐国去了。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城见韩魏二君,说:”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围攻赵氏,赵氏亡,接下来就是韩魏了。“

二君说:”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恐事未遂而谋先泄,马上就会有祸事。“

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君之口,而入于臣之耳。更无外人知道。又有何伤?“

于是二君与张孟谈约定举事的日期,送张孟谈回城。赵襄子趁夜派人杀掉守堤的军士,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两军分两翼夹击,赵氏军兵迎面痛击。智伯大败。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只有智国因为改姓为辅,得免于难。

关于智氏之败,司马光评论说:”智伯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才胜于德的缘故。才能与德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俗之人往往不能分别。统称为人的贤能。这是他们之所以不能正确的体察人才的原因。聪察强毅称为才,正直中和是为德。才能,是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道德,又是才能的指挥者。生于云梦的竹子,是名满天下的利器。然而不经过一番加工,就不会无坚不入。产于棠溪的金属,是制造利器的原料,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就不能成为利器。因此,才德兼备的人才称得上圣人。才德俱亡,便是愚人。品德胜过才能的人,可称为君子。才能高过品德的,称为小人。大凡取人之术,假如得不到圣人君子,宁得愚人也不要得小人。这是为什么?君子挾才以为善,小人挾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善无不至。挟才以为恶,恶亦无所不至。愚人

状态提示: 卷一 周纪一 (1)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