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妹的情愫(1/3)
三、表妹的情愫
张家永无论长相、身材,才华,都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男人,在张家永的前半生中,也不是没有女人喜欢他,他也不是对女人的青睐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道德观念的约束,让他大多数的艳遇都无疾而终。
一、
第一个对张家永明确表示好感的,是张家永的表妹。
张家永16岁下乡,18岁进入工厂当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1979年,张家永从工厂里直接考入了南京邮电学院,带工资上学,1981年冬天,春风得意的张家永伴随母亲一起去黑龙江探亲,母亲的大弟弟,也就是张家永的大舅,在黑龙江边远的密山火车站工作。
黑龙江省密山和张家永所在的省份时间差比较大,在家里,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晚上10点睡觉。在密山,早上三、四点天就亮了,下午四、五点,天就黑了,晚上8点睡觉。这让张家永非常不习惯,晚上睡觉太早,东北的热炕也睡不习惯,早上起不来,早上三、四点,大舅一家子就起来了,就剩张家永一个人在大炕上补觉。
大舅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小女儿单名一个洁字,小姑娘人和名字一样长得洁白清爽。开朗大方,颇有东北女孩子的风范。看到西北地区的大姑带着大表哥来了,热情的不得了,跑前跑后,快乐无比。
洁表妹比张家永小七岁,看着张家永老是睡不好,心里着急,晚上,一家人都睡觉了,那个年代,家里也没有电视,洁表妹就一个人陪着大表哥默默地坐着。偶尔铁路俱乐部有电影,洁表妹就兴冲冲地拉着大表哥的手,去铁路俱乐部看电影,东北天黑的早,电影院里面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进了电影院,张家永什么也看不见,表妹倒是熟门熟路,拉着大表哥的手,径直找到座位。电影大多数都是看过的,看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陪大表哥在一起,这就够了。
洁表妹正在读高中,学习很好,大舅家的孩子们学习都一般般,就洁表妹比较聪明,看情况,有机会考上大学,可是一了解,黑龙江的考生数量众多,录取率低。张家永参加过高考,对于高考政策,略知一二,感觉如果洁表妹到西北地区参加高考,也许更有把握,西北地区人口少,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少,高考录取率应该更高一些,于是极力鼓动母亲带表妹回家,参加本省的高考。
二、
对于张家永的想法,大舅是举双手赞成的。
一是自己孩子多,女儿已经有两个,女孩子嘛,迟早要嫁人,还是早点出去好,二是在本地,毕竟高考难度大,没有绝对把握,如果能够在异地考上,也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三是小女儿跟着自己的亲姑姑,放心,姑父是干部,也许以后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利。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
对于张家永的想法,母亲不以为然,母亲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四个孩子,都没有成家,除了老大张家永算是自给自足以外,其他三个孩子都还没有着落,还在学校学习中,未来还不知道,再添一个吃饭的,多一个人多操一份心。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架不住张家永的左劝右劝,还是勉强答应了。
大舅非常高兴,拍着胸脯打保票,洁表妹的一切费用,不用大姐大姐夫操心。只是让大姐大姐夫费心了。
就这样,洁表妹在黑龙江办好了手续,跟着大姑和表哥,来到了西北这个边远的煤城。
在大姑家里,洁表妹对大表哥张家永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学习之余,没事儿就到张家永的房间里,与张家永聊天,海阔天空,常常聊到很晚,洁表妹聊的最多的,是陆游和唐婉儿的故事。张家永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小表妹的情愫,但是他觉得也许自己多疑了,毕竟血缘关系太近了。
从全国地图上看,本省应该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了,地域面积是全国最小的,人口只有几百万,还不及内地的一个普通城市人口多,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也不多。恢复高考已经是六年了,张家永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门路,还是改变人生道路的一个最佳渠道。已经有人看到了高考移民的好处了。
三、
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户口办好了,开学时间到了,去学校办入学手续时,学校告知,省里有了新规定,外地迁入的考生,须在户口迁入一年以后,才可以参加高考。并且,外地迁入的考生,如果高考上线,需要签订协议书,定向分配,如果不服从分配,则不予办理高考资格。
看了这些规定,洁表妹倒没有什么,毕竟年纪小,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了父母,虽然可以整天和大表哥在一起很快乐,但是,内心还是思念父母的,知道了这个规定,洁表妹很爽快的签了协议书,坐火车回黑龙江去了。
一年以后,表妹再次来到了西北。
一年变化很大,这一年,经人介绍,张家永认识了慧茹,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确定了关系,开始进入倒计时,准备结婚的一应事宜。
接到洁表妹火车到站时间电报,张家永让慧茹一起去火车站接表妹。一是让洁表妹死心,二是也想显摆一下,洁表妹虽然年龄比慧茹小的多,但是长相一般般,相比较慧茹的美女级别,洁表妹还是差了一些。
表妹生气了。
洁表妹一下火车,就在站台上看到了张家永,兴奋的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