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2)
时间到了一月,在一个有着淡淡阳光的清晨,张海飞和黄思瑶在树林里散步。确切地说,是张海飞驾着他的自动轮椅,发出马达的响声,黄思瑶走在他的身旁。
广东的一月份还是有些寒冷的,当然比起中国其他地方来就好多了。空气里仍散发着海腥味,但他们俩都已经习惯了。近处的天穹弥漫着浅浅的,乳白色的雾霭,上边覆盖着一片小小的蓝天。所以感觉有如置身于围墙里面,总是被围其中。人生如梦,如痴如醉,却总在围墙里面。
一群走地鸡在附近的农场发出“吱吱”的叫声,偶尔还能听见几声猪叫。此时农场雇工已经在地里劳作。
张海飞最近刚让人用煤矿上筛过的砾石把它铺了一遍。当这些石头和废渣氧化,散发出硫黄的时候,颜色会发生奇异的变化。干燥天气里它就会呈现出鲜亮粉红的虾壳颜色,在潮湿天气里,它又会呈现出较深的螃蟹一般的颜色。现在这条小路呈现浅浅的虾壳颜色霜。脚下这过过筛子的鲜亮粉颜色总是让黄思瑶喜欢。
张海飞小心地从洋房的小丘上驶下斜坡,黄思瑶用手扶在轮椅上。在他们的面前是那片树林。自从这片土地的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后,这里慢慢退耕还林。树林愈加茂密,许久不见的各种野生动物也能够偶尔看到。
树林边上,正好有只野兔窜来窜去,轻轻地咀嚼着什么。一群鸟儿突然腾空飞起,逐渐地消逝在那片小小的天空中。
树林里的一切都一动不动。地上有不多的枯叶。但是这片树林还是被用了起来,这里主要栽种荔枝、龙眼和黄陂。树林一般无需看管,但是现在春天来了,荔枝开始发芽,所以张海飞还是雇了一个林场看守人。
张海飞很喜欢这片树林,他很小的时候也曾经在这里生活,他喜欢这些荔枝和龙眼,他从小的味蕾已经习惯了它们,爱上了它们。
轮椅慢慢驶上斜坡,在土地上颠簸着。忽然左侧出现一块空地。在这儿,你可以顺着下方的树梢一路望去,高铁的铁轨。黄思瑶站在那儿凝望着,这儿是远离尘世的树林的一个缺口。从这儿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她并没有把这告诉张海飞。
张海飞板着脸,坐在轮椅中缓缓往上走。当他们到了坡的顶部时,他停了下来;他不愿冒险去走那又长又颠簸的下坡路。
他挣扎着从轮椅上站起来,一手扶着轮椅,一手扶着思瑶。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地方好赞。”张海飞坐在初春,微弱的阳光下,用客家话对思瑶说。他们平时交流多用粤语,只是在心情大好时,张海飞就会说几句客家话。
“你是这么认为的?”身穿蓝色针织裙的思瑶一边说,一边坐到小路旁的石凳上。
“对,我是这么想的!这片山林好像从我爷爷辈就属于我家了,后来搞承包时,父亲又把附近村民的山林承包了下来。”
“公公真有眼光,那时候价格很低!”思瑶附和着说。
“我想让这个树林保持完整……不被改变。有些东西永远不变是让人开心的一件事。”张海飞说。
他的话中带着某种伤感。这树林仍种植这荔枝和龙眼,也许和一百年前一样。
张海飞有些累了,重新做回轮椅,坐在苍白无力的阳光中,阳光照着他打理精致的头发,照着他红润饱满、高深莫测的面容。
“当我来到这儿时,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我们老张家无后的缺憾。”他说。
“但是这树林比你们老张家还古老。”黄思瑶温和地说。
“的确!”张海飞说,“我们家保留着完整的族谱,即使在那场浩劫中都没有被损毁。我们的祖先从河南到江西,再到惠州,传承了可能有一千年。我想继续传承下去。”
“一定要吗?”思瑶说,“是否非得要保存,毕竟时代不同了,很多夫妇主动选择了丁克。”
“不,还是要传承下去,这对客家人很重要。”张海飞说,“你是潮汕人,你们那里对于这种传承可能看得更重。”
他们悲伤地沉默了片刻。
“对,看得更重,可是我们家两个女儿,我的父亲倒是没有一定要再生儿子。这样的传承太艰难了。”黄思瑶说。
“不知道能够传承多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传承下去而已,我们只能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我觉得自从我们拥有这块土地以来,我们家族中每个人都在这儿尽到了他的一点力。一个人可以反对习俗,但必须保持传统。”他们再一次沉默了。
“是啊!”她慢吞吞地说道。
“所以有个儿子就好办。一个人只能是链条中的一环。”他说。
黄思瑶并不怎么热心于谈论传承,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在想,他这么想要个儿子,倒也怪了,这与他个人的情况不符。
“我很遗憾,我们没法要儿子。”他说。他充满激情的双眼紧盯着她。
“如果你能怀上另一个男人生的孩子,应该是件好事,我不确定。”他吞吞吐吐说,“如果我们在这里把这孩子抚养大,他就属于我们,属于这块土地了。我并不很在乎是不是亲生的。如果我们把他养大,他就是我们的了,而后就传宗接代。你觉得这事值得考虑吗?”
思瑶终于抬起头来看着他,慢慢说道:“还可以考虑试管婴儿。”
[m.2345xs.cc 2345小说网]book_100903/474069605.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手机版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