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唐再起》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大唐再起 () >> 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问题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84478/

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问题(1/2)

“该死,老子迟早要将李重进活剐咯——”

望着空落落的,且黑漆漆的扬州城,赵匡胤的黑脸,越发的发黑,甚至还有点转绿的迹象,这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气愤,但今日,却着实让他气着了。

他被耍了,当猴子耍了,堂堂一个大宋的皇帝,竟然就被耍了。

挥舞了拳头,却打上了空气,积蓄的力道没有使出去,憋屈的生疼。

原本繁华且热闹的扬州城,此时却见不着一丝灯火,只有宋军的火把,才让这座城市呈现在他们眼前。

鳞次栉比的扬州城,大部分的房屋都被拆掉,当做滚木,或者砖头,抵御宋军,亦或者当做柴火,反正留下的残骸,看得脑壳疼。

这里却没有一个居民,连条狗都没有,仿若鬼城,不用怀疑,李重进的淮南军此时早已经撤离了,神不知鬼不觉,就在他们眼皮底下撤走,这一巴掌,让人脸生疼。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所以口音是正宗的洛阳音,声音很洪亮,所以大家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一旁的李处耘以及王审琦二人,全都沉默了,心中的愤怒不比皇帝少。

“找,去找,咱要李重进的消息,到底要看看,他们究竟有甚的神通,竟然能溜走——”赵匡胤瞪大了眼珠子,脸上的表情很狰狞,他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咆哮着。

“诺——”有人领命而去。

陪同着皇帝,李处耘与王审琦就这样待在节度府,等候着消息,在这个时刻,他们不发一言,生怕惹恼了皇帝。

“回禀陛下,临江的城墙下,发现了许多足迹,还有几双鞋,以及一把刀,江岸有许多船只停靠的痕迹,预计淮南军从江面而走的,坐船而走的……”

有人汇报道。

“哪里还有船?岭南的船,不是被封锁在东面吗?怎么还有船,而且一夜可以运走如此多的兵卒,连一个伤兵也没有!”

些许时间,赵匡胤终于恢复了冷静,长久以来的南征北战,已经让他有了很深的城府,与之前咆哮的模样仿若二人。

此时,他的黑脸上满是严肃,腰间别了一把刀,而不是民间传说的棍,上战场用棍法,这是真正的白痴,活不到现在。

“陛下,应当是洞庭湖的水师。伪帝李嘉窃取了楚国之地,李重进能坚持如今,伪帝出了很大的力气,甚至还将淮南之地的丁口,迁徙殆尽,可见与李重进联系很深,虽然楚国的洞庭湖水师名气很小,但也有这种可能!”

瞧着皇帝脸色发变化,李处耘这才出声说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非义社十兄弟的禁军大将,他明白,自己比不上王审琦的地位,所以,只能靠实力来证明自己,从而在大宋这个王朝中获取高位。

“也只有这般了!”赵匡胤瞥了一眼李处耘,又看了一下自己的义社兄弟王审琦老神自在的模样,心中对于李处耘的看法提升了些。v手机端/手机端 一秒記住『→\etv.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不失为一员良将。

以后可以适当的用用,制衡一下势力日趋庞大义社兄弟们,而此时,只有义社兄弟能让他放心。

“江南李璟,冢中枯骨,必是无胆,敢救这些叛军,也只有李嘉了!”

赵匡胤一顿分析,立马就明白了前因后果,猜了个八八九九。

这个年仅二十余岁年轻人,打出了大唐的旗帜,就篡夺了岭南,如今又夺去楚地,其之表现,令人惊异,恐是今后之敌啊!

要知道,他才三十三啊!

“岭南李嘉,朕必杀之,以泄我心头之恨!”赵匡胤心中的嫉妒逐渐转化为杀意,淮南之乱的结果,完全破乱了他的计划,原本全盘接锅郭州,结果因为淮南,新生的大宋财政枯竭,若是没有郭荣毁寺刮铜,怎么能坚持到现在?

“派人去湖南,讨要李重进的人头,若是不给,朕将率五十万禁军亲自去取!”

霸气的话语,让周边人为之一震。

“陛下,许多禁军争吵不休,正在讨要赏赐,甚至开始殴打起来——”

突然,有人前来汇报。

“该死——”赵匡胤这才想起来,由于之前的下了劫掠扬州城的指令,士气大震,如今攻入城却不见一个百姓,抢劫不到,自然心生怨气。

顾不了追赶逃兵,他开始安抚暴躁的禁军。

而这边,由于秋收的来临,以及淮南军的即将到来,李嘉被迫取消了南归的时间,开始主持占据湖南之后的第一次秋收。

之前也说了,在占据湖南不久,李嘉就派出了转运使,准备统筹湖南的夏收事宜,但初来乍到,转运使司面对的麻烦,极其之多。

唐朝的税收在均田制崩溃后,安史之乱后作权宜之计,改行两税法,简单的收取夏秋两税,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赋税。

由于安史之乱后,失去了全国各地的控制,赋税的统计极其困难,所以就按照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的垦田数为准。

两税制很伟大,他改变了从战国以来的“以丁口为主”的赋税,实行了以“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所以,唐朝及以前人口就是一切,唐后,宋、明、清,以田地为一切,用俗话来说,人死了没事,土地在,我照样收税。

两税制,具体的,就是将税分为两部分,地方藩镇留一部分,然后上缴中央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问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