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看书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是全能技工》

笔趣阁看书(biquks.com)

首页 >> 我是全能技工 () >> 第205章 互不侵犯协议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ks.com/184553/

第205章 互不侵犯协议(1/2)

这个面积不大的榷场,就像一根针一样刺入襄阳的心脏,只要城内的守军想动一下,就会被这根尖针刺得血流满地。

此处成了蒙古军队的驻地,这里修建了许多间营房,其中最高最大的一幢,就是主帅张弘范的住所,同样这里也是蒙古军队的指挥中枢。

站在这栋房子的最高处,视野开阔,整个战场一览无余,他就是在这里指挥各个军队的调动。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简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瞬间张弘范感到一阵地动山摇,屋顶出现裂缝,不断有沙子往下掉。

紧接着又是一声,一块横梁掉了下来,他的亲兵反应很快,连忙把他推开。

反应过来的张弘范一身虚汗,他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南人的火炮能打三里了。

他看到整个榷场简直乱成一锅粥了,军士们像没头的苍蝇那样在里面乱串。

炮弹就没有停下来过,他的营帐是被盯上了,跑出后他回头看了一下,整个屋顶都塌了。

榷场里的军士本来是在休整的,蒙古攻城实行的是车轮战,一队攻城一队休整,此刻显然他们是睡不成觉了。

张弘范立刻令手下将领维持秩序,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先把武器等贵重物品,及易燃物搬走,手下一队传令兵立刻四散而去。

别说蒙古军队真是训练有素,很快就恢复了秩序,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撤离。

宋晨拿出单筒望远镜,在皎洁的月光和榷场的火光下,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清楚,没想到没用多久蒙古军队就恢复了秩序。

不能不佩服领头的这个家伙,张弘范,那个在崖山上刻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家伙,一个充满了童趣的成年人,真是一个大能人。

明白了榷场在宋人火炮射程之内时,就果断下令撤走,本来宋晨以为如果蒙古人慌了的话,派些人过去捡便宜,看来又不行了。

现在有三门20口径的重炮,宋晨并没有什么纠结,全部安置在了襄阳,因为这里有一根钉子,这三门炮放到这里,更能发挥出效果来。

不管怎样,榷场这颗钉子基本被拔出了。

……………………

现在时值隆冬,房间里的人却光着膀子,固定石桶里装着铁水,浇铸在那模子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

现在这样的生产线,足足有六条。

一天分成两班,生产没有停下来过,半个月可以出一门合格的火炮,田小宝在各条生产线巡视,记录遇到的问题,颇有组织天赋的他,短时间让产能翻了一倍,现在一个月能生产十二门火炮。

头儿说过,再有三十门火炮,就可以保襄樊无虞,田小宝非常崇拜宋晨,那是赶紧想办法,组织大生产,每多一门火炮胜利的希望就会多一分。

这里的生产就没有停过,生产线扩大了,参加的人数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一共有二百四十三人生产,这里有一个人,没有人会想到他是细作,这人太不显眼了,人缘不好也不坏,手艺普通普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老实。

这里的一切,都是绝密,大匠头田小宝早就跟他们说过无数遍了。

这个人却好像不知道似的,对每个月的产量,它的生产模式、生产流程,都做了纪录。

这份纪录很快就送到了张弘范、阿术的‘办公桌’上,两个谁也不服谁的统帅因此坐在一起讨论战事。

两人正在争论是否继续战斗,阿术说如果把所有的军力用在樊城上,现在说不定大家是坐在樊城里讨论战情,而不是在这一个湿漉漉臭哄哄的地方讨论这些了。

而张弘范就说一百个人打一个人,和一千人打一个没有任何区别,四十万人攻打痛一个城池,那才是军力的浪费。

关于是否继续攻打襄樊,两人意见也不统一,阿术主张继续攻打,理由是都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不见点战果,大汗(皇上)那里交得到差吗。

张弘范觉得应该休兵,他说不是得到确切的情报,现在宋人半个月就能造六门炮,两城的守军也增加了两倍,在这么多火炮威胁下,应避敌锋芒才对,不然损失会更大。

阿术大吵,他们花这么多粮食运兵过来,难道这么快就要这四十万人回去,那真的是一个大笑话。

如何战?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阿术直接被这个问题给问倒了,其实他还比张弘范更能体会宋人新式火器的厉害之处,襄樊两城只要有足够的火器,这两城他们就是攻不破的。

两人争来争去,貌似只有撤军一途,当然他们两人谁也不敢单独做这个决定,而是分别写了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到大都。

四天后,他们收到了同意撤兵的旨意,当看到浩浩荡荡的蒙古军队朝北而去时,城外没有一个蒙古兵,襄樊之围彻底解了。

两城的人发出震天的欢呼,围了五年的城,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

朝廷收到襄樊解围的密报,举朝欢庆,大多数朝臣脸上都挂着笑容,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他们可能都忘了胜利二字是怎么写的了。

“诸位,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皇帝赵禥坐在龙椅上,头一次没有想着退朝的事情,而是问了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大宋下一步该怎么走。

朝臣中一大半支持休兵议和,小部分支持另一种,那就是维持不和不战的状态,没有一个人是主战的。

这也是在预料之内的,蒙古人不

状态提示: 第205章 互不侵犯协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