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没有可比性(1/3)
收编了魏无忌和薛仁贵,杨天保的部曲将近二百人了。如果是折冲府,二百人就是一个团。在历史上,苏定方就是率领二百骑,直冲颉利可汗的牙帐。
杨天保将全部部曲,设成四个队,让沈从文、潘登、周普、吴善思分别担任队正,队正以下,十人为一伙,五人为一伍。单道真作为杨天保的亲兵部曲的团主。
无论杨天保和单道真,事实上对于行伍都不陌生,将门世家的底子在哪里,无论有没有官职,部队的各种操令,军令,行军指令,都非常熟悉。
部曲重新编组之后,杨天保以军法约束众部曲,开始踏上行程。由于需要驾车,其他部曲则是照看着马车,缓缓前进,虽然不走队列,队伍乱了以后,就停下来整队,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尽管队五还是乱,多少有些正规军部队的影子了。
薛仁贵与薛瑶相认,杨天保给了兄妹二人单独相处的空间,并且把一辆马车给了薛瑶。
得知薛瑶成了杨天保的妾室,薛仁贵其实还有很大的情绪,无论河东薛氏如何落魄,让薛瑶做妾,都是对河东薛氏的侮辱。
就像当初,李渊把杨达的女儿,杨则的妹妹杨蓉嫁给武士彟一样,无论杨蓉年龄多大,容貌有多丑,让弘农杨氏与太原武氏联姻,都是对杨氏的侮辱。
只不过,当时李唐初立,作为前朝皇族,本身并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薛仁贵虽然有些生气,不过跟薛瑶聊了很多,包括这些年她跟着苏凤、原名叫苏建武的杨天保一起在易寨生活的点点滴滴。
薛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看出薛仁贵有些不高兴,就笑道:“哥哥,大师兄对我非常好,还在长安城给我一座二十多亩的宅子,听说价值好几千贯!”
接着,薛瑶又将杨天保当初误以为戴胄看中了薛瑶,想强纳为妾,杨天保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与戴胄的扈从干了一架。
看着薛瑶一脸甜蜜和幸福的模样,薛仁贵也无可奈何。
龙门山山道崎岖坎坷,杨天保的车队速度不快,不过,随着魏无忌解散的喽喽,把杨天保一行逼得魏无忌自投罗网的消息传扬开来,不过消息越是传播,就会变得夸张。
慢慢的,消息就变成了魏无忌劫掠杨天保一行,被杨天保三下五除二打得溃散,就连魏无忌也被对方活捉了。
这个消息杨天保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由于魏无忌是龙门山山谷较大的一支土匪,连魏无忌都栽了,倒没有其他土匪自讨没趣。
事实上,杨天保此时部曲接近二百人,已经不是土匪可以轻易撼动的了,哪怕连夜走出龙门山,倒也安稳。
到了夜里,突然变天,寒风加杂上雪粒子,噼里啪啦的打在车厢上,让人感觉有些不安。薛瑶用煮茶的红炉小炉,在马车里换上了小铜锅,当煲好的羊肉汤在小铜锅里烧开,薛瑶从切好的羊肉片放在铜锅里烫起来。
火锅其实并不是后世的产物,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成都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在一千七百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薛仁贵跟着薛瑶在马车上吃着火锅,甚是开心。只不过,薛瑶在马车上准备的食材太少了,他只是把薛仁贵当成了杨天保,杨天保的饭量虽然不低,不过跟薛仁贵相比,差得远了。
天寒地冻,围着火炉吃着火锅,甭管有多舒适了,直到三羊肉下肚,薛仁贵勉强半饱,薛瑶又让人送来一些杨天保搞出来的食材,比如用绿豆粉制成的粉丝,爽滑可口。
薛瑶有些嘀咕了薛仁贵的胃口,他难得吃上一顿饱饭,放得非常开,后来薛瑶见薛仁贵实在没饱,就用水和面,准备给薛仁贵下汤饼吃。
薛仁贵嫌薛瑶太过费事,直接将面粉倒入铜锅里,一边加热,一边搅拌,慢慢的变成了一锅面糊糊,薛仁贵也不嫌烫,就着铜火锅将足足三四斤面又吃得干干净净。
薛仁贵看着魏无忌跟在马车外,冻得鼻涕流得老长,又将薛瑶送给他的皮草披风递给魏无忌。
魏无忌得知薛仁贵的妹子,居然是杨天保的宠妾,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雨加雪越下越大,他们已经无法再继续前进了,只好就地宿营。
数十辆大车,首位相顾,摆成了一个椭圆形车阵,布置好必要的警戒人员,其他人则搭帐篷休息。
杨天保钻进薛瑶的马车,薛瑶将杨天保的靴子脱下来,将杨天保冰凉的脚塞进她的怀里。杨天保挣扎着道:“别这样,对着炉里烤烤就行!”
不一会儿,马车里弥漫着一股非常难闻的味道。
杨天保尴尬的笑了笑道:“实在不好意思!”
薛瑶的脑袋枕着杨天保的胳膊,一脸苦笑:“我哥哥,实在太苦了,他肯定饿了很久,三斤羊肉,两斤粉丝,还吃了三斤面!”
杨天保暗暗咂舌,暗忖道:“薛仁贵还真是一个饭桶!怪不得他去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