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身影(1/3)
开封城表面上虽然平静了下来,但下面暗流涌动,根据天地会从各处探知的线索,外界局势也正在一步步按照陈近南设想的走。
首先是四十二章经所代表的宝藏吸引了不止满清和大宋,还有蒙元的人都过来了,至于其中哪些只是民间或者武林中的势力,哪些属于官方,目前不得而知。
其次康熙的确没有将四十二章经失窃的事情公布出去,甚至连通缉李平安、假太后他们的原因都讳莫如深。
这当然是囿于个人的面子,如此颜面大损的事情,康熙哪里好意思到处去说,而他不把真相说出来,即便是心腹如多隆也不知道内情,就算大嘴巴那也要有东西可说啊。
不过毕竟他是天子,所以只要一声令下,不管理由没有理由大家也都要上。
当然,还是有一些消息流露出来,毕竟当时在场的人不少,侍卫、内侍、宫女等都是亲眼所见,只不过内中缘由还是多靠脑补,于是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许多猜测出来。
消息流传到市井中,尤其是通缉令的存在,更让民间又多了许多种说法。
康熙或许是出于引出背后之人,或者可能还要连带着引动一下盛京那边的鳌拜余党,所以并没有隐瞒假太后的身份,通缉令上写得清清楚楚也是假冒太后之人。
这也就使得猜测的版本更多了,甚至连“皇帝倒逼生母说真为假”的消息都很有市场,还有什么诸如“太后与侍卫私奔,皇帝容颜大怒为皇室遮羞故将其指为叛逆”的说法啦,以及“皇帝对母后不轨被侍卫发现,太后被侍卫和嬷嬷救出却惨遭儿子通缉”的版本啦……
总之,剧情能够有多离奇就有多离奇,桥段能够有多夸张就有多夸张,有些说书人就是为了博人耳目,怎么猎奇怎么来,自然能够吸引人目光,当然也能够吸引官府的“关照”。
可即便是人被抓了,流言却传出来了,不会那么公然大肆讨论,但是私底下的议论却反而更加频繁。
而且以讹传讹,一个版本又在变成好几个版本,好几个版本变成好几十个版本,到最后让人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实际上当然,基本都是假的,但偶尔却也会在某些点上无意中戳中真相,却也是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了。
虽然这些在知道内情的人听来只不过是些无稽之谈,最多引为一笑,连小冬瓜都会拿这种消息来打趣一下李平安,但在市井百姓中,讨论的可是热火朝天。
可以预计的,在这件事情在很长时间内,甚至要是没有另外一件大到足够压倒这个风头的事情出现,会一直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有些人就是那么闲。
官府在封锁城门搜捕的力度不知不觉小了下来之后,对于这些只是私底下的议论更不会去管,也没法去管。
最后当然也是对天地会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找来了认识的匠人帮忙将那钥匙制造出来之后,便交给了九难师太,而九难也正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在把她那皇室图标刻上去。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也不想让九难师太为难或是有压力,他们还是同时造了几把钥匙,可以让她有备用。
同时,对于宝藏藏匿地点的查探自然也没有放松。
开封行宫不像是开封城不可能将严禁令强制执行太久,行宫中本就守备严密,如今则更加森严,就算是李平安再去,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潜入了。
而他们现在不想要打草惊蛇,就只能先指望宫内的满桂等人传来什么好消息了。
这时候李平安倒有些后悔出来得早了,不过他若是不出来的话,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那么快就确定下火烧四十二章经得出藏宝图来,所以也是有利有弊吧。
倒是韦小宝本来可以留在宫中作为内应的,李平安也想过要不干脆让他再去行宫一趟,重新潜伏进去,已经有了康熙的宠幸,凭他那张嘴要再在那宫中立足下来应该不难。
不过李平安不在宫中的话,他到底还会不会听话就不好说了,毕竟这厮狐假虎威的习性,入天地会的缘由又是半逼迫和原本不同,现在在康熙面前得宠说不定就直接忘了天地会的事情。
就算是威胁他,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也不好说。
好在现在不像是之前那种必须要接近皇帝乃至于太后、鳌拜等人才能获得四十二章经的任务,而在宫内潜伏者不止满桂一个侍卫,他们平常也被委派在不同的地方,只要同时都和他们联系上了,然后让他们注意去查探消息,这种分散反而更有利于信息的收集。
只是毕竟身份所限,而且开封偌大一个行宫,就算知道宝藏在其中,具体到底在何处都不好说,他们也只能一边旁敲侧击的打探消息,一边看看周围是不是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这样效率自然不会高,好在这任务的难度大家都知道,而且四十二章经本就是提前到手的了,反倒是有更多时间可以容许他们去慢慢查探和寻找了。
而也就是在这一日,作为事件风暴的的中心人物之一的李平安,在无所事事的憋了许多日之后,终于又走上了大街。
他前世能当宅男是因为宅在家里就能知道天下之事,而且各种娱乐完全不会感觉闷,闲来无事刷刷新闻、玩玩游戏、看看小说电影,或者听着歌闭上眼睛小憩,哪怕一个人呆上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都没关系。
但他性子里其实还是有喜欢热闹一面的,或者倒不如更准确点说是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