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卖(1/2)
走在回家的路上,杨嗣昌忍不住问道:“夫人刚才在店里轻轻踢了我一下,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这李家的店有短少的行为,为夫虽然不算什么大官,但是也不许有人欺负夫人。”
“相公你可想错啦,你猜我们六钱银子买了多少布。”
“不是两匹吗,一共八十尺”
“他们家的尺子有问题,不是短了,而是长了,比一般的尺子足足长了一寸。我们六钱银子买了八十八尺布。再加上中奖的半匹布,一共是一百二十八尺,回头再买上二十斤棉花。除了够给你和云儿做两件细麻布的深衣,还够给老二、老三和两个丫头(孩子小省布)每人做一身新棉衣。额外还送了两包腊八粥。今天听相公的,出来看看这新开的百货店,真真是来对了。”
杨嗣昌听着一愣,自古以来无商不奸,谁不想短斤少两的,多占顾客的便宜,只有那些百年老店最多也就做到童叟无欺,这李憬少年娃娃,新开的店铺却肯赔钱出货。不过仔细往深了一想,也就豁然开朗了。
“夫人有所不知,这李家目前没有人在朝为官,又是新到金陵,人生地不熟的,新店开业又没有百年老店的人气和信誉,怕是不好打开局面,如果降价又坏了行市,遭人嫉恨,这李憬不简单,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来打开局面,夫人看着,不出一个月,这百货店肯定人气能赶上那些大布庄。”
“相公,就算这样做一时有效果,但时间长了,早晚还是会被同行知道的啊”
“这世上哪有永远保守的秘密,李憬需要的是时间,等到同行都知道了,李憬早在金陵站稳了脚跟,他需要的就是最短时间打开局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怕付出,只要有回报,夫人你瞧着,将来他李憬必然千百倍的赚回来。”
杨夫人这才恍然大悟,但是心下还是感到佩服,说说容易,但有几个人敢先把钱往水里扔呢。
李憬在大功坊店里待了一天,今天来的人多数都是本着抽奖和送礼物来的。毕竟买谁的不是买,质量好不好用手摸摸就知道了,这个又骗不了人的。但是,下午开始,情况有些变了。好多人都是按照家里的实际需要和手里存钱的规划买个十几尺而十几尺的。但是,回家一量才发现,多了一成。
百货店里卖的都是坯布和低档的土布,少量的丝绸都是正常价格和行市一样。面对的客户以及店的位置都是经过认真考量的,周围住的都是中下层百姓。这个时代物资匮乏,尤其是衣料永远不够,一件衣服往往都是父母穿旧了给儿女,兄姐再传给弟妹。补丁摞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到是在破的不成样子,补不起来了,就剪开做袜子。等袜子再传坏了,布已经变成了小布片,小布头。就是这样了也舍不得扔掉。这时用一张大黄纸,刷上浆糊。把破布头、烂布片粘在上面一层层的粘成一块块一厘米厚的布板子。每家每户都有这种布板子,随时有布随时粘贴,路上有一块破布头马上就有人捡回家。
这些破布板子有什么用能,等到做鞋的时候,根据脚的大小用剪子剪下来,就是千层底的布鞋鞋底。千层底就是指这些破布板子是无数层粘贴起来做成的。剪完鞋底多余的边角料会扔掉吗,当然不会,会直接作为新的材料去粘贴成新的布板子。
这些百姓,有的是做苦力的,有的是杀猪的,有的是小商贩、小货郎,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才舍得扯上十几尺、一两匹布给大人小孩做身新衣服,旧衣服传给逐渐长高的孩子。这次百货店本来价格在金陵布行中就属于比较实惠的,这次又暗中多送一成,明显是新店开业所以才有的优惠。以后就未必有了,这样很多人上午买完了布,回家发现多了一成,和家里一商量,下午就有过来多买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店里客户开始逐渐增多,即使过了腊八节,不再赠送腊八粥了。但是人气随着第二天大量减少后,逐步又开始上升起来,越临近春节,人越多,到了腊月二十七往外面都排起了长队。好多人到掌灯关门了,还没排到。
金陵有著名的十八坊,都是手工业者聚集的工场区和居住区。像聚宝门内织锦坊、秦淮河边染料坊、饮虹桥畔银作坊、长乐路口铁作坊、城南小巷铜作坊等。这些地方的工匠由于要做活,最是费衣服,而且他们只会买最便宜的坯布自己去染坊交点小钱印染一下,回家婆娘们做成衣服。所以百货店几乎每个作坊都有一家。
坯布是最初级的产品,生产坯布的不是家庭,就是小作坊。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和大商家,大工场发生直接竞争,相反,如果你家的坯布产量大,质量好,这些印染工场还会给你个好价钱大量收货。毕竟这个年代农业发展的水平低,单单靠着种植业是满足不了衣料的需求的。衣服可是不便宜的支出。知道石油化纤的出现才彻底的解决了全世界的穿衣问题。
古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恒定的,你挣得多了,别人挣得就少了,其实是正确的认识,漫长的几千年里人均产出始终在一个大概的区域内波动。基本就是恒定的。直到蒸汽机的出现,资本的力量开始显现,在一百多年里创造出了比过去几千年还多的产品。
李憬始终深信,不管什么社会,真正能让百姓吃饱穿暖的是技术的进步,其他什么都当不了饭吃。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