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色花月(16)(2/2)
果了,不由欣喜。“喂,老师?”
“嗯!是我!现在我在你家门口,你拜托我分析的东西已经有进展了,我感觉跟你当面聊比较好!”
“好的,老师,我马上回去!”
挂断电话后,喜笑颜开的汪隼一路小跑到路上,伸手拦下一辆出租就快速回到家里。
跟他想的一样,拿着一个资料袋的孙老师正站在他家门前,他赶紧快步迎上去。
“老师,辛苦您跑一趟了,快进来吧!”
开门进去后,将资料递到汪隼手上的孙国传把椅子拉过来坐下。
“你先看看资料吧,不然待会解释起来会比较麻烦!”
“好!”
等孙老师接过自己递过去的水,汪隼赶紧把资料袋拆开,取出里面的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五六分钟后,将资料放下的汪隼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随后看向孙国传,“老师,这种次声波刺激效果具有普适性吗?”
孙国传摇头,表情有些怪异,“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以前跟你讲过的人类脑电波特征问题?”
这个问题让汪隼不由一怔,人类脑电波特征?是这个问题吗?
他也不太清楚自己是该摇头还是该点头。
说到人类脑电波前,这里要补充频率和人类的听力频率范围,以及听域。
众所周知,人类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赫兹),低于20hz的频率段被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频率段被称为超声波。
在20~20000hz这个频率段之外的声音频率是无法让人的鼓膜产生震动从而让人听到声音的,但这并不意味人类本身无法感知到这些波的存在,这一点稍微再说。
就像抛开剂量谈毒性无异于耍流氓,抛开振幅(声强)谈人类对频率的感知也是不讲道理的,所以这里引入听域的概念:
在安静的条件下,人类在某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强被称为听阀,而引起听觉疼痛的声强称为痛阀,在这两者之间即为人类的听觉响音范围,也就是听域。
在20~10000hz的频率段内,人类的听域范围大致是-10~120db(分贝)。
这里有必要提一句,0db并不是表示没有声音,因为db是测量声音相对响度的单位,0db表示的是人类刚好能听到的最小声音,但在1000~10000hz的频率段内,人类的听力确实能突破0db,达到10∧-172,也就是-10db。
而人类的脑电波作为自发的节律神经电活动,也是被分为几个频率段:δ(1-3hz)、θ(4-7hz)、a(8-13hz)、β(14-30hz),作为更加复杂存在的驼峰波、σ波、λ波、k-复合波、μ波等此处暂且不提。
在频率上,人类的多数脑电波类型无疑是次声波。
相对于超声波,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一定频率的次声波会和人类的内部脏器产生共振,引起人身体不适还是其次,最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人死亡,这就是次声武器的本质。
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汪隼当然不会不记得,但他此时还是没有明白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
停顿了一下,孙国传教授继续说:“你也看到了,你拜托我分析的那两首歌表面上是非常正常的歌曲,但它们的频率组成中被插入了很多低于0db的次声频率节,这些次声频率节多数正好卡在θ波的范围里,还有一些β波!”
θ波频率在4-7hz,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波,它在成年人意愿受挫,也就是抑郁症患者和精神病患者身上尤为明显,当然这种波也是10~17岁的青少年脑电波的主要成分。
“对于清醒着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次数的频率节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对于精神病患者就不一样了,频率节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也说不准,但促使其行为异常化,乃至发狂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回想起在病房看到赵岑就时他脸上那种癫狂的笑容,汪隼心里认可了老师的说法,那时候的赵岑就就像是一个疯子,完全失控了,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因为这一层刺激的特殊性,普适性是不可能有的,哪怕是在精神病患者身上也不能说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实施之前多次的实验尝试一定不能少!”
连着点头,汪隼从老师这番话中收获很多,但他很快意识到一件尴尬的事,单只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这一点并不能直接变成证据。
于是,汪隼硬着头皮对孙国传问:“老师,除了这个,还有证据偏向的发现吗?”
孙国传无奈地盯了汪隼一眼,笑骂着说:“臭小子,还想要证据?你干脆直接说让我帮你把这个案子破了算了!”
一脸局促的汪隼抬手挠头,尴尬地笑着。
“老师,你看我这……我这不是也没办法嘛……”
并没有真的责备汪隼的意思,孙国传脸上闪过一瞬的犹豫,然后说:“要佐证这手法并不困难……你只要考察用来发声的设备就好了,太普通的设备可是没办法制造出次声波的!”
脑海中豁然开朗,汪隼已经握住了关键。
“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