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2/3)
!”王荷皱了皱眉,有些疑惑,以罗长安在罗家的地位,要对付罗长青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实在犯不着这样辛苦布局,除非他另有所图。
罗长安在计划什么?那她这次岂不是坏了他的事?
王荷摇了摇头,算了,管他呢,反正要她忍气吞声,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他罗长青自己先招惹她的,她不过是适当的反击而已。
不想这些了。
王荷转眼跟石头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石头哥哥,我想在府城再买一栋大的宅子,把爷爷奶奶还有爹爹都接过来。”
石头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不可思议的看着她,“小祖宗,你自己不肯回去就算了,你还要把全家人都接过来,你这是要干什么,挑衅罗长青吗?”
“不是,我还不至于无聊到为了恶心罗长青而搬家。”王荷摇了摇头,眉头紧锁,“北方连年旱灾,各地难民越来越多,就连范阳府外也聚集了不少难民,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轻则偷重则抢,打家劫舍,伤人性命也是有的人,杜鹃村地处城外,也没个围墙围着,我总觉得心里不安。若是搬到城里来,有城墙围着,又有官兵守着,总比乡村要安全的多。”
石头听到这儿,眉尖蹙起,他今日刚从城外回来,外面的景象他也是亲眼所见。
如今城外难民虽多,可靠着官府救济,这些人虽说每日只能喝一碗稀饭,可勉强还能填饱肚子,所以他们还不至于闹事。
但是这次受灾面积大,听说北方那边旱灾还没有结束,有部分地区又闹起了蝗灾,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蝗灾,可也在书上读过,蝗虫过境,草木不存。
难民只怕会一日比一日多,但是官府的救济粮却是有限的,石头虽然只是一介书生,还未入仕,可也知道,连年大旱,百姓吃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交税的粮食。
收不上来粮食,又拿什么去赈灾。
这场大乱,迟早是要爆发的。
想到这儿,他也难得的严肃了起来,“买,眼下只怕宅子的价格会一日比一日高,咱们明天就去牙行,我也买一套,到时候把我爹娘也接过来。”
王荷点了点头。
买宅子这事越早越好,不赶紧定下来,把全家人都接进城里来,王荷总觉得心里不安。
想到这儿,她又让香儿拿了笔墨进来,想着先给家里写封信,不管怎样,先把他们接过来。
石头见她眉宇之间,带着几丝愁绪,心里也沉了下来,待王荷写好后,他也执起笔,写了一封家书和王荷的放在一起,让人快马加鞭送回去。
李氏在第二日一早便收到了王荷寄来的信。
小桃给她念过信后,抬头看了一眼李氏的脸色,李氏的眉头紧紧皱着,脸色十分严峻。
王荷的猜想没有错,她刚去府城不久,镇上的难民就多了起来。就连杜鹃村也经常有难民们三五成群结成伴儿路过,也有留在村子里不走的,就在田野里场子里还有村郊的树林里逗留徘徊。
一向还算安宁平静的杜鹃村突然闯入这么些外来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即使是讨饭,也是老老实实的立在院门儿外,用虚弱无力的声音的哀求着,可随着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人警觉性也逐渐提高,不敢再放任年龄还小的孩子四处疯跑着玩儿,哪怕是去邻家借个东西,也要把门儿锁上。
李氏这些时日也严禁府中之人随意出门。
杜鹃村的大部分村民对这些人也尽量保持着友好,讨饭上门,多多少少也会给点,多则两个黑面馒头,少则一碗稀粥。
可这平静也仅仅只持续到八月中旬,在一场淋漓秋雨中被打破。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村子西头有一户人家早上起床后,发现家里的鸡少了两只,便顶着小雨四处去找,结果在溪头的树林里发现了一堆鸡毛鸡骨头兼烧火留下的痕迹,而这个地方,正好停留过几个难民,现在这些人不见了踪影。把这家人气得够呛,女人从杜鹃村西头沿着河沿,一直骂到杜鹃村东头,男人则找到村长家里,要求把灾民们赶出李家村。
那女人一骂街,倒把村民心底的怨气给骂了出来,很多村民们也开始向村长抱怨诉说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又举例,某某个村子,在入村的路口就有把守,不准难民入内等等。
李氏这些天心里头也有些打鼓,自己家在李家村算是有些底子的,那些难民们初来时还顾及着他们家不敢轻易招惹,可若是时间久了,饿急了,那可就不一定了,李氏是经历过灾年的,她自然知道,人若真是饿急了,哪还顾得上什么礼义廉耻,当年他们逃难的路上,可是遇到过连人肉都吃的,那场面,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心惊胆战。
自进入九月里,每日围在院门口讨饭的人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
李氏心善,又是经历过这种逃难的生活的,所以初始时,但凡难民们有求的,多多少少都会应下,每给他们一点剩饭剩菜粮食,他们也是感激涕零,吃完就走。
可时间一长,每天饭点,这些人便准时聚过来,搞得一家人每日都要多做几倍于平时的饭食,而这些人吃完东西,也不走了,就在王家附近的小竹林里徘徊,专等着王家开饭。
李氏便觉得心惊起来,现在王平安不在家,家里就她跟王老头老两口,还有小桃这么一个半大点的孩子,她现在不敢让小桃离家半步,更把家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