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样的(中)(1/2)
霸道的齐桓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念之仁会让传承百年的王业成为了别家巢穴,起于乱世的曹魏武也没想到寄予厚望的司马家会成为另一个自己。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同样的故事。这样的循环已经有过不止一次,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到来。
曹阿瞒终其一生也就是成就霸业,当了文王,司马懿呢,他差不多也是一样。活着的时候虽然威风凛凛,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但好歹没有行悖逆之事。
到底还是那句话,若命在我,则我为周文王,若命不在我,也就是伊霍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未来要靠他们,自己决定不了什么。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驾崩的时候,最多也就是避免了子少母壮,没有造成后宫乱争。
后面,当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是权臣争权,还是皇儿当政,这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只能看意。
昔年秦始皇的父王庄襄王离世,他把江山和儿子托付给了吕不韦,后来吕不韦确实也没辜负那份信任。
在吕不韦担任丞相的那些年里,秦国继续发展壮大,为以后的一统下奠定了基础。
吕不韦没有辜负庄襄王,他做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虽然专权,但却没迎…是吧,最后当始皇长大成人后,他也把权力交出去,尽到了本分。
你,那吕不韦有没有想取而代之的心思,这个肯定是没有的。
这其中的理由并不是后世人所想的,他与始皇是父子,是……一个人只要脑子没毛病,都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且不这事有多么荒唐,就只是当时王室中对每个王子的记述。你要是有一点不正常,不要……能不能长大都还另。
还有始皇帝出生的时候,还是昭襄王在位期间。昭襄王那是什么人,那是打烂了赵国,灭掉了周国,差点就一统海内的存在。要是始皇的血脉有问题,他第一个不答应。
为大秦万年计,他才会在选择了太子的情况下,又选定了太孙。虽然始皇在他这里还排不上号,但怎么呢。既然他的父亲被选上了,那么他的话也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你是你爹的儿子,有一你爹继位了,那你是不是就有可能了。就算不考虑这个,你长大了,那代表的也是秦国。你你的身份有问题,那……是不是,脸要往哪放,这样的屈辱,如何能承受。
当然了,吕不韦能顺利的八权力交出去,那还是因为始皇帝厉害。
幼年的时候不,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就算再聪明也翻不出什么花来。要的还是他长大后,还是他懂事时。
这里的长大并不是真的长大,而是他……有能力,对就是有能力来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还没有到加冠之年,他便铲除了嫪毐之乱,逼迫自己的母亲还政。要不是有这么一手,吕不韦会不会交权那还两回事。
最后吕不韦被迫辞官,然后一杯毒酒了却一生。
历来的权臣,基本上就没好下场,这差不多是一个铁律。
秦之吕不韦,汉之霍光!
或许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看到了秦庄襄王没有安排好身后事的教训。君王离开之事,子少母壮,这怎么看都容易出问题。
权力是杯毒酒,越喝越有滋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忍得住。
往事慢慢的随风远去,不变的是故事里的那些事。
子少母壮会问出题,君弱臣强也会出问题。
后来的曹操,之后的司马懿,再之后的宇文泰,他们虽然活着的时候确实没有迈出那一步,没有称帝,但他们所做的事,有哪一件是臣子应该做的。
称王,立庙,加九锡,除了没有皇帝的尊号,他们什么没樱
可就算如此,也不能他们……毕竟都没有走那一步。明面上他们还是臣,还是……要不是后辈儿孙坑人,他们不定就真是伊霍。
只是伊霍就真的好吗?
不好,一点都不好。
伊尹暂且不,毕竟他是道义的榜样,是忠臣的化身。他的身上有很多很多光环,这是不能随便的。
霍光就不是一样了,作为新时代后的第一人,他的身上那可是有很多印记的。
为了专权,除掉了其他辅政大臣。当普选上来的皇帝不满意,触碰到自己的利益时,马上动用权力把那人给赶出去。
如果他的这种行为让武帝他老人家看到了,会不会气的从陵墓中爬出来。
朕让你当的是辅政大臣,不是朕的代言人。你是什么,是臣子,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霍光当然不怕这种非正常事件。在他看来,武帝就算真的出来,那还不是他要怎样就怎样。
大权在握,下我樱
要不是后来海选上来的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宣帝刘洵懂得忍耐,不定刘家的下就换人了。
刘洵在某种程度上和宇文邕一样,都是极富耐心的人。
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前,就跟傻子一样,不不话,在那里只会呵呵好。可当他们等到机会后,那就是猛虎下山,一招制敌,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怎么呢,不论是子少母壮,还是权臣当道,到底还是要看后继之君怎么样。
要是秦皇不贤明,那么他就是汉献帝,就是魏元帝。没有实力,不懂游戏规则,最后就只能留下一句,愿来生不负生于帝王家。
你,会是那样一个结局,和生不生于帝王家有什么关系。
在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