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外传—长安行(2/3)
制绊马索。渐渐的跟梁州熟稔了。梁州偶然看见长安的俏丽的耳鬓眉梢,就砰砰心跳,手足无处安放。他无数次设想过,到了长安,校场夺魁后朝见天子的场景。没想到现在还没到长安,只是见了长安,就比见到天子还要慌乱了。
这日,马蹄声响,二三十贼人趁拂晓来袭。在梁州的部署下,未进村落,便被绊马索掀翻几匹坐骑,逡巡不敢进。
梁州登高引弓,气定神闲,弓如霹雳,白羽破空如电,例不虚发。山寇凄号不绝,留下七八具尸首,落荒而逃。村民们举着竹矛一通追杀,又杀死数人,得胜而返。
乡亲们聚集起来,置鸡酒庆祝胜利。席间,梁州和长安被乡亲们簇拥到一起。两人目光相对,长安微笑,以袍袖掩口,然目光灼灼,情意烁烁。这个瞬间,梁州一阵恍惚,登坛拜将又算什么,或许,这儿就是我的长安吧。
自此,梁州在这儿一留数月。
一日从山上行猎回来,见有人负着彩礼来村上,吹吹打打甚是热闹。一问才知,是山外县城,长安的表哥来下聘礼,明日便要接长安入城完婚。
梁州木立当场,心头若巨锤猛创。锣鼓喧天,尽皆不闻,宾客往来,尽皆无视。浑浑噩噩,不知月升日落,罔论茶饭。
这日夜间,梁州正在灯下呆坐,长安推门直入。她说四岁时即被许给表哥,父母之命,不可违背。公子的心意长安都明白,但长安早已许为人妇。
本以为一生可以毫无波折的度过,但偏偏遇见公子。这是长安的福分,也是长安的劫数。明日我便要随表哥入城。唯愿公子贵体安康。他日功名成就,得配佳侣,福寿绵延,公侯万代。
梁州怔怔的望着跳动的灯火,一言不发。长安见状,一声轻叹,转身掩上门。坐到梁州身边,埋首啜泣。
未几,起身宽袍解带。道,“妾慕君久矣,然今日不得不负君,实非我所愿。妾身愿拼将一生羞辱,竟君一夕之欢,以此表妾心之万一。”
灯影摇移,玉体横陈,暗香隐约,长夜未央。
梁州拉过棉衾给长安盖上,说,我听人说,君子越是深爱一个人,就越克制自己而不失礼。你爱慕我的情意如此深刻,我铭于五内,又岂能因己而害了你呢?彼此相知,而风清月白,这就够了。
说完拿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出门走了。长安从床上跳起追到门边,目送梁州远去,珠泪泗流,衣衫滑落,深夜露凉而不知。
第二天一早,有人看到远处山寨方向浓烟不绝,大家议论纷纷。到了中午,有胆大的去山上看了,欣喜若狂的回来告知众人,说山贼一伙,剩下的四十多人全都横尸在地。
原来梁州离开村子之后,为了不惊动贼人,将马匹和长枪放在山下,趁夜掩入山寨。以一把横刀,偷袭游杀,一夜之间尽戮山贼,再放火烧了山寨。
长安在花轿中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欣慰,然后啜泣不已,涕泪满衣。她知道,是梁州临走之前,为乡亲了结了后患。以村落的长久安宁,回报长安。
山寨夜战,长途奔袭,以寡敌众,且山贼占了地利,梁州殊无把握。只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回报长安和乡民们而已。
这一战,他身负数创,等他在山野里自己养好伤,也早误了长安的武科场。他无处可去,索**游江湖,一马一枪,游荡南北,浑噩度日。
倏忽三年。一日,梁州在江畔见到一棵巨大的樟树,枝叶招展,不由想起少年时在树下学艺的场景,和师父的谆谆教诲。
如此浪游,图耗光阴。功名渺渺,愧对师父的教诲,和自己洒在树下的血汗。十一年的苦练,为的是保国安民,不是在怅惘中虚度时日。
这几年也曾听闻,边关告急,突厥南下,烧杀无数,生灵涂炭。满朝君臣寝食难安。国家正是用人之时。
既然手握刀剑,就终有一日,要用武艺回报苍生。
长安,还是要去长安。武举夺魁,登坛拜将,卫国戍边。武科场三年一开,现在去,还来得及。
经年碌碌,也该用名动天下,给师父和长安,报个平安。
梁州翻身上马,疾驰西北。黄马嘶鸣,骏烈如初。胸中血,尚未冷。
哪知才到蒲州,就接到朝廷征召的命令。战事危急,应武科试的举子不必去长安参试,直接随军奔赴边关作战。
此去,七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梁州出生入死,百战成功。初以果勇,擢八品仁勇校尉,积军功,迁五品定远将军,守安西都护府。时年二十九岁。
连年征战不休,夜夜眠不解甲,日日手不释兵。他每次擢升收到的旨意都是“时局危迫,卿宜固守战地,不用入内谢恩。”
梁州还是没有去过长安。
在马上带着部属巡边的时候,梁州有时候会呆望着大漠的孤烟,和掠过天边的孤雁。他知道,只有将士们在边关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桥,才能保得了长安城千年不遇的盛世,才保得了长安们的长安。
又是七年。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梁州战功卓著,升丛三品,封归德大将军。圣谕即刻回京,领神策军,守长安城。
梁州只带了五十名亲随,千里迢迢,穿越荒漠,赴长安上任。
梁州经营西北日久,突厥且惧且恨,视其为如入骨之钉。暗议借此机会,途中行刺。初,计议沿途伏刺客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