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布局(1/2)
因为朱由检的出现以及朱由检推行的对金禁运政策,让原本历史上的朝鲜,在崇祯元年又多遭受了金国的一轮军事压榨。
而朝鲜国王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无奈和金国芶结了藩属关系,从明朝的藩属国,彻底的成为了金国的藩属国,这比原本的历史早了八年。
对此,朱由检让内阁以大明的名义对朝鲜发表了严厉的斥责声明,并不再承认朝鲜的藩属关系。
对此,朝鲜国王极其委屈,一面委身屈于金国的淫威之下,一面偷偷遣使与明朝联系,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希望大明予以谅解,并尽快派王师登岸,赶走侵略者。
对朝鲜明面上的态度,朱由检颇不以为然,但暗地里则依靠东江镇和刚刚组建的北海舰队,支持朝鲜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活动。
对于满洲女真,朝鲜从国王到庶民那是一百个都瞧不起的,除了几个数典忘祖的卖国贼,大部分的底层百姓还是希望明军能像壬辰年间抗倭一样,帮着朝鲜将金国赶出去的。
甚至当听说明朝的杨镐又重新掌辽东战事之后,又不少朝鲜百姓欢欣鼓舞,期待杨督师再次帮助朝鲜人民复国。
对于朝鲜的人心所向,朱由检十分感谢他名义上的爷爷,那个脚有毛病,不喜欢上朝的万历皇帝,两次援朝抗倭,打下了明朝之间的友谊。
于是,在朱由检的受益之下,东江镇暗中接纳不甘心女真统治的朝鲜义士,并对他们进行组织训练,配发武器,组建朝鲜反抗军。
训练成熟后,便借助北海舰队的船只,将其送到朝鲜半岛上去,一波又一波的朝鲜义士来到了东江镇,编纂训练之后,领着粮食武器,便踏上了打击侵略者的征程。
而在朝鲜本土,则有锦衣卫情报处的人员指导他们,进行各种反抗侵略的活动。
虽然势力比较弱小,复国遥遥无期,但仍然给驻守朝鲜的女真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最明显的便是主持朝鲜征伐的阿敏,便被牵制在了朝鲜,不敢动弹。
相应的八旗军也被牵制在了朝鲜,这才原本的历史上是没有的,能牵制住阿敏的八旗军,就说明朱由检的朝鲜战略是成功的。
而且锦衣卫情报处和东江镇在朱由检的授意下,还给接受训练的朝鲜义士灌输华夏一家的思想,培养亲明势力,为今后朱由检的对朝战略预埋伏笔。
另外,与对朝鲜的战略不同,因为蒙古各部仍然是一股相对独立,且不容小觑的势力,朱由检则只能采用利益捆绑、积极拉拢的战略。
借助虎墩兔这枚朱由检在草原上安插的钉子,知道崇祯二年六月,蒙古各部依然没有完全倒向女真,尤其是宣府以西的蒙古。
而且,朱由检还依靠虎墩兔部,在蒙古重开了互市贸易,接机收拢一些摇摆的蒙古部落。
朱由检也知道,这样会让一些物资流入到金国,但世上没有十全法,为了战略上的布局,些许战术上的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随着纺纱织布机的改良,西山毛纺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蒙古羊毛的需求大增,这让蒙古各部看到了商机。
尽管迫于女真的威慑,这些蒙古部落不敢大张旗鼓的跟明国做生意,但通过虎墩兔或者直接暗中派遣使者与大明联络,两边的贸易额逐月攀升。
西山毛纺厂的设立,草原上的羊毛制成厚厚的地毯和毛呢,借着天津海港和通州运河码头,运到南方富庶之地,甚至再经过福建浙江广东的沿海贸易,发到了世界。
而南方精美的丝绸、清香的茶叶、不甚洁白的盐巴、白花花的大米还有棉花,则又通过天津海港和通州运河码头来到了京畿。
京畿留下大米粮食,配送给大明的北方各地,而棉花则在西山纺纱织布后,又发往了大明各地。
那些南方的丝绸、茶叶、盐巴,还有西山出的棉布和毛毡,则会通过互市,留到草原上的帐篷里。
通过羊毛、盐巴、茶叶能贸易,大明已经和蒙古大部分的部落都建立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贸易往来,这让金国的蒙古战略迟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况且,金国也需要这条贸易线,进行补血,也不敢掐的太紧,到时候蒙古各部没掐死,金国却先饿死了。
自从与大明晋商之间的贸易断了一大截之后,金国就指望这条大明-蒙古-金国的贸易链条了。
虽然有蒙古各部这个二道贩子的存在,金国吃亏不少,但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如果明抢的话,那些精明的蒙古贵族无利可图,估计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他们还可能彻底倒向南面的明国,让自己还打碎牙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空留着牙齿而活活饿死。
对此,以皇太极之聪明,自然看得很清楚,但这是一手明牌,看见了也无可奈何。
皇太极能做的也只是在国内鼓励农耕,提高汉民的待遇,缩减金**事贵族们的用度,以图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
但这个目标何其难也,这个时候北大荒还没有开发,虽然辽河平原土地肥沃,但因为气候原因也只能种一季,在加上小冰河期的影响,不是旱灾就是霜冻。
大明北方都是十年九灾,更别说气候条件更加恶劣的辽东地区了。
所以,尽管皇太极已经很努力了,为了鼓励农耕,提高汉民待遇,甚至不惜多次与国内的军事贵族们爆发或大或小的冲突。
底层的女真人更是不满沸天,一年的时间了,就出了两起暴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