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纸糊的么(1/2)
鄱阳城郊,一个造纸小作场里,便服出行的李笠正向工匠请教造纸工艺流程,想要搞清楚以造纸的工艺原理。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而纸张,是文字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如果能够改良造纸工艺,让纸变得物美价廉,这可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大功劳。
不过李笠没那么大的志向,他研究造纸工艺,是想要以竹为原料造纸,即“竹纸”。
然后推广“厕纸”、“餐巾纸”,以取代“厕筹”、擦手布。
厕筹又称厕简、厕辙、厕篦,是‘方便’之后用于清洁的细木条或者竹条,千百年来无论贵贱,都用这玩意。
而李笠对于这种清洁方式不是很适应,希望能用“厕纸”来取代厕筹。
这个时代当然有纸,所以李笠在家起居时,只用“厕纸”而不用厕筹,然而所用纸张,便宜的不好用,用贵的纸,好像太浪费了。
而且,李笠不光自己用,还想要推广“厕纸”、“餐巾纸”,以此扶植起造纸产业,正大光明赚钱。
但消费得起‘厕纸’的人家,家境必然殷实,对于纸张的‘品质’肯定有很高要求。
要实现构想,除非改进造纸工艺,能以较低成本大量生产品质不错的“厕纸”、“餐巾纸”,这样的纸制品才会有销路。
李笠如今是地方官,有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构想,却因为不懂造纸,只能请教‘专业人士’,先弄清楚目前的造纸工艺,再想办法改进。
改进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若能用寻常可见的竹子为原料造纸,想来能有效降低成本。
这个时代已经有“竹纸”了,但并不是如今流行的纸制品。
主流造纸原料是麻、桑皮、藤皮,至于用竹造纸,有地方是这么做的,但不多。
一脸沧桑的老纸工,絮絮叨叨的说着:“竹纸,草民见人做过,但制浆麻烦,还不怎么吸水,不好用,所以做的人少。”
李笠问:“制浆如何麻烦?”
“府君,竹子砍下来,要在塘里浸泡至少三个多月才能泡透,而麻和树皮的浸泡,没那么久。”
“泡过的竹子,还要削去竹青,然后剁烂,费时费力,沤浆时,要烧更多柴禾,用更多石灰,打浆时更累。”
“这样啊”李笠琢磨起来。
江州各地有很多竹子,数百年来,就以竹制品闻名。
若能够改良造纸工艺,以竹为原料造纸,将竹纸变成“江州名产”,对于发展江州各地经济是很有帮助的。
产品策略李笠都想好了,先推出“厕纸”、“餐巾纸”,然后推出一般品质的书写、绘画用纸。
打开销路,再把名号打响,然后技术有偿转让,吸引更多人办造纸作场。
增加产量和对原材料的需求,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
然后,进行产业升级,推出高品质的书写、绘画用纸,占领高端市场,如此一来,造纸业就会成为鄱阳乃至江州的主力产业。
以此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能有机会找到一碗饭吃,至少能养活自己。
但如果不能实现工艺突破,让竹纸的成本明显下降、品质(譬如吸水性)大幅提升,这一构想就只能是构想。
现在看来,以竹为原料造纸的工艺还不成熟,李笠想要改进,却找不到好的办法。
李笠正和几位工匠请教造纸工艺,有吏员匆匆而来,说公廨有要事,请李笠回去处置。
“何事如此着急?”李笠觉得奇怪,见吏员含糊其辞,不由得心中一动:莫非,与战事有关?
。。。。。。
郡廨,听事,李笠看着手中文书,有些回不过神,前后两日,相继有坏消息传来:郢州夏口失守,随后,敌军顺流而下,又破江州湓城。
本来夏口失守后,寻阳这边很快就得了消息,立刻加强戒备,但是敌军来得很快,不攻寻阳,攻湓城。
又在半路设伏,伏击从寻阳出发去救湓城的兵马,于是,湓城没救了。
寻阳如今闭门自守,刺史、寻阳王萧大心召集江州各地兵马救援寻阳。
而鄱阳郡离寻阳很近,必然要出兵。
李笠被这两个坏消息弄得有些无语。
不速之客是谁?
是远在襄阳的岳阳王,这位居然来了个奇袭,连破郢州夏口、江州湓城两处江防要地,李笠觉得难以置信。
从襄阳到湓城,沿途的汉水、长江防线都是纸糊的么?
居然能让岳阳王奇袭得手?
夏口不是江防要地、重兵把守么?湓城也差不到哪里去,怎么就和纸糊一般?
纸糊的河防,纸糊的江防,纸糊的城防,纸糊的兵马!
接下来,是不是轮到建康了?
不要说进攻,正常防守都做不好,你们这帮出镇藩王是搞笑的么?
李笠心中怒骂,确实被这消息震惊,出镇藩王的奇葩表现,让他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也不知天子听了这消息,是什么表情。
李笠想到这里,耳边回荡起一段对话,仿佛是天子的自言自语:
你们可能不知道,只用两三万人从襄阳杀到建康夺了皇位是什么概念。
朕只用两个字来称呼这个人:父亲。
朕经常说一句话,当年父死子继的规矩,挡不住朕来个兄终弟及当储君,如今,轻松灭掉上游三王不是问题。
埋伏他一手,奇袭长沙、活捉河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