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水粉汤圆(1/2)
一晃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含钏特意摆了朝食摊,重操旧业,拉提在宅子门口支起两口大锅,把灶生得虎虎生风;小双儿开开心心地端着碗跑来跑去;钟嬷嬷往日严肃的脸上也轻轻挂了一丝笑,帮着含钏端碗递碗。
含钏把水粉和成一个一个汤圆,汤圆中用松仁、猪油、糖、芝麻做成馅,也有用嫩肉去筋丝锤烂,加葱末、秋油做馅的。
两口锅,一口煮甜的,一口煮咸的。
一碗水粉汤圆甜的五文钱,咸的八文钱。
相比于食肆的正常物价,这简直是在回馈老食客了。
胡同内来来往往的人,知道“时鲜”日常餐位价格的,都愿意停下来买一碗——这算是占便宜,有便宜不占,不就是亏了吗!
有熟面孔的食客端着碗问含钏水粉的方儿,蹙着眉,“...自己婆娘无论咋做都做不出这样又糯又香的水粉团子...糯米是一样的米,磨子也是一样的磨,咋吃起来就觉得不一样!”
因为这碗是您花钱买的,家里那碗是夫人求着您尝的呀!
含钏笑眯眯,“令夫人的手可是用来画画儿写词儿的,您太吹毛求疵了!”
这食客,含钏认识,五年前的举子姓余,娶了恩师的yòu_nǚ,考了四次春闱都还没登科,如今正蹿着劲儿瞄准新春的开科,压力太大,吃啥都觉得有毛病。
含钏抬了抬勺子,给余举子加了三个汤圆,“九九归一,祝您心想事成,早日登科。”
这吉祥话儿说到余举子心坎上去了。
笑呵呵地打赏了含钏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的碎银子。
甭管银子有多大,有银子就是好事儿。
含钏笑得更真诚了。
一早上忙活完,含钏累得手臂像挂了只铁秤砣似的,含钏坐在门口歇息,小双儿探出个头看了看胡同巷道,问含钏,“...掌柜的,咱们都是一条胡同,怎么东边的关门闭户,咱们西边的门廊前都挂着各式的灯呀?”
钟嬷嬷头也没抬,“一条胡同,也分贵贱。东堂子胡同东边的尽是钟鸣鼎食之家,或家中有爵位,或一门三进士。西边的多是商贾,元宵节要挂‘五谷丰登’的灯当做彩头。虽大家伙都在一条胡同里,却是井水不犯河水,东边的瞧不起西边的。”
小双儿撇撇嘴。
一条胡同谁还瞧不上谁呀!
含钏笑呵呵地乐。
这能理解呀。
就以淑妃娘娘的长乐宫为例,正殿的杨淑妃位居正二品,膝下有皇子,还有一个快出生的皇嗣,前途无比光明。而偏殿住着的一位美人、一位贵人,都是早早失了宠,退出宫闱争斗舞台的配角。这还是一宫里住着的呢,这贵贱便如云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小双儿特意探出头看了看胡同的尽头,含钏也跟着探头看了看。
最东边那处宅子,正有人进进出出的,或几人合抱住一棵大树干,或抱着一个红檀木的五斗橱——那处宅子,这几日都有些热闹。
含钏把空碗空盆递给小双儿,“最东边那一户正在翻新呢,许是哪位封疆大吏开了年,进京述职时买下的宅邸。”
封疆大吏,就是这么豪气。
客栈住得不舒服了,怎么办?
在京城买一处宅子呀!
这可不是臆想。
这是真有的事儿。
含钏如今宅子隔壁的隔壁就是江宁织造的皇商买下的,听街坊说平时不来住,六月七月进贡绸子时才在这儿住下。
钟嬷嬷,“咱们食肆还好是开在这儿,若是开在远处或是贫一点的胡同,咱们也赚不了这么多银子。”
含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没这个能力,便不会花这么多钱在吃食上啊!
天儿黑了,含钏闭门谢客得早,听外头人声鼎沸的,便锁了院门,带上两个小的出门逛夜市——钟嬷嬷说她听见人声嘈杂就心慌,拉提也不想去,拉提想睡觉,钟嬷嬷揪着拉提耳朵,耳提面命,“宅子就你一个男子汉,不护着姑娘出门子,在家里睡觉?还是不是小男子汉了?”
小男子汉拉提被说得耳朵都红了,耷拉着脑袋跟在含钏和小双儿身后。
一路火树银花的,彩楼松棚搭得老高,竹柏插在上面,被称为“浮光洞”“攒星阁”,有金凫银雁,白鹭转花,黄龙吐水等各色机巧。子弟伶人扮演的舞队穿梭在大街小巷里,奏丝竹,跳大舞,热闹得人与人之间得跟喊山似的,才能听见对方的话语。
小双儿一张脸快笑烂了。
一路买着吃食走,左手一串糖葫芦,右手拿着红糖锅盔,还买了只小兔子样式的六角灯挂在拉提身上。
人来疯·毫无理智·富婆双转头问含钏,“掌柜的,您是属猴的吧?”还没等含钏答应,富婆双转头就递了五文钱给摊贩,颇为大气,“再。”
又问拉提。
拉提缩了下巴,三根手指并在一起放嘴前。
含钏:???这是个啥?鸡?还是蛇?:
富婆双瞬间就懂了,“再来个小耗子的灯。”
叹为观止。
真是叹为观止。
含钏被这两人配合之默契惊到了。
故而,拉提一个人拎着三盏灯,如一只渺小的扑火飞蛾,艰难地继续向前行。
横穿过宽街,围绕皇城开凿的护城河上正有船队游湖,打头的是一支挂着芙蓉灯的船坞,体量有些大,灯也好看,有罗帛、琉璃、笼纱、雕漆等等式样做的灯品,后面跟着的船也都不俗,一看便是勋贵权豪家的游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