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归汉令”出风云变(1/2)
周泰出征三韩的事,并不像预想中那么顺利,这个时代的航海,远比田峻所想像的要凶险很多。
周泰的船队遇到了风暴。
虽然海船都是整体龙骨尖底船,还是有十几艘船发生了倾覆,近千人坠入巨浪滔天的黄海中尸骨无存,辎重物资也损失了不少。
周泰只好找了个岛屿暂时休整一番。这个小岛,便是白翎岛。
在韩国的“西海五岛”中,白翎岛是处于最北端的独岛,这里处处是由水晶般明亮的海水、美丽的沙子以及形形色色的小石子构成的海岸绝景,是后世的旅游度假胜地。
周泰在白翎岛上休整了三天,让被风暴和航海折磨得几乎奄奄一息的将士们好好休息,恢复元气。
三天之后,全体将士上船,在西北风的吹拂下,直奔仁川。
仁川的位置很重要。
在后世,仁川是韩国的第二大港口,仅次于釜山。但若从军事用途来讲,仁川比釜山更加重要,被称为是朝鲜半岛的“海上门户”。
为什么会比釜山更加重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因为……仁川后面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城(后来改名为首尔)。而汉城之所以成为韩国的首都,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开发得很早,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且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后世如此,古代也是一样。
不过,此时还没有汉城,只有汉阳。
周泰的水师在仁川登陆后,便直奔马韩的国都汉阳城。
马韩是三韩中势力最大的国家,人种主要以夫余人、濊貊、沃沮为主,也有一些逃难到此的汉人加入其中。
此时的马韩还是属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国家,马韩有10余万户(约60万人口),分为54个部落,在三韩族中居于主体地位。
汉阳城虽是马韩的国都,驻兵也才两万余人。而且,这种级别的城墙和土卒的装备以及战力,在辽州军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若是周泰想攻打汉阳城,完全可以一鼓而下,俘其国王。
不过,周泰并没有这么做,按照田丰的主意,此战要先立威!不杀不足以立威。
于是,周泰对汉阳城围而不攻,诱使马韩国王出诏,令四方部落前来勤王,然后,周泰用围点打援的方式,多次大败马韩国的勤王之军,总计杀五万余人。
辽州军的凶悍,吓坏了汉阳城里的马韩人,也吓坏了马韩国王罗谨贺。
吓坏了的罗谨贺赶紧派出使者,出城请降。
周泰不允,先杀使者,再攻汉阳,一战而破之。
随后,周泰又以“天兵到此,竟敢反抗”为借口,悍然下令屠杀汉阳城中除汉人之外的所有人。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汉阳城中,共六万余人死于此次屠杀!
周泰将所杀的六万余人及围点打援时所杀的五万余人全部运到一起,在汉阳城外百里处垒成京观。
由是三韩震慑,再没有人敢于反抗,各部落纷纷前来请降。
辰韩、弁韩的首领也亲自上表请降,声称只要能够给予活命的机会,愿意接受辽州的一切条件。
周泰和田丰按照之前田峻的指示,设立两郡,其中靠近乐浪郡的属于盖马高原一带,被划分为“临屯郡”,而南部则直接叫做三韩郡。
如此一来,整个朝鲜半岛全部纳于了辽州的版图。
三韩既定,田峻任命关靖为临屯郡太守,邹丹为三韩郡太守,各领两万汉军镇守之。
由于三韩之地离中原较远,为了防止地方政权割踞,田峻在安排邹丹和关锖为临屯和三韩太守之后,又在三韩建一营水师,以王门为水师大将,驻守仁川,在仁川建设港口,造船练兵。
王门本是田峻俘获的公孙瓒手下将领,因其人非常忠义,深得田峻信任。此人虽不习水战,但此次出征也算有了水战经验,从水师中调些干将去辅佐,慢慢学起来,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对于临屯和三韩这两个郡的治理,首先仍然是人口比例的问题。
要达到长期占有这片土地,必须让这片土地的百姓以汉人为主。为此,田峻采取了三条重大措施。
其一,田峻将近一年来因徐兖之战而逃难到东莱的近三十万流民,全部迁入三韩郡。
其二,实行民族等级制度,给予汉人更多的优惠政策。
其三,发布“归汉令”,号召中原人的后代“回归汉族”。
此令一出,反响甚大,风云变色!
首先是辰韩的近二十万人口,他们全都声称自己的先祖是秦朝时逃避苦役来到这是的,全都要求“回归汉族”。虽然其中不乏长得稀奇古怪的胡人,但他们坚称……他们的祖先中,某某人曾娶汉人为妻,自己身上有着汉人的血统。
然后就是那些箕子韩鲜的后代、卫满朝鲜的后代、以及逃难到三韩之地的燕国人的后代,他们也纷纷要求“归汉”,三韩之地,由此掀起了一股“归汉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汉人的比例占了三韩之地的九成以上。
这个结果让田峻和田丰都哭笑不得!
可是,谁让你下的“归汉令”中说的是“汉人后裔”呢?几百上千年来,谁还不能找出点汉人血统?
于是,很多人长得虽然稀奇古怪,但也都成了汉人,楚个韩鲜半岛,变成了汉人的半岛,几乎再也不存在民族矛盾:大家几百上千年之前都是一家人,哪里还有什么民族矛盾?
除此之外,田峻又派出农业“砖家”、指导三韩之地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