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皇帝又磨刀,大明迫击炮(1/3)
辽东大捷鼓舞人心,再一次击败东虏,且杀敌数量再创新高,预示着辽西稳固,京师安如泰山。
况且,一年来东江、登、津三镇协同用兵,也不断胜,将东虏牢牢地封锁桎棝,使东虏疲态尽显,更使人们的心态不复前几年的惶恐害怕,或是切齿痛恨。
皇家为此大捷出钱购酒,借上元节与万民同庆,又使京师的欢欣气氛为之高涨。
就在这样的气氛和情形下,《大明论坛》上刊载的文章,却在某些人心中掀起了惊波澜。
官商不分,政之大弊;亦官亦商,国之大蠹…..
文章并不隐讳,直批当时盛行且习以为常的官商和官商勾结。
在当时,要无官不商,显然是夸张之语。但官员涉及商业的,却也不在少数。如果反过来,无商不官,倒是更加切合实际。
不是每个商人都是官,而是多数商人都与官员有关系。或是有官僚资本掺杂,或是从交结的官员那里得到便利和好处。
所以,朱由校利用掌控商会的手段,逐步剔除参与商业的官员,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推特治国川建国,舆论先行朱由检。
《大明论坛》所代表的皇帝的倾向,以及朝堂上的风向,都是确定无疑的,有一年的时间为证。
皇帝在磨刀啊,读过报纸且能读懂报纸的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猜想和判断。
拖欠赋税的士绅被一刀砍倒,阻挠清屯充饷的权贵地主被一刀剁翻,哄闹公堂的劣绅生员被杀了个人头滚滚……
桩桩件件,不用掰指头去数,都会让人明白些皇帝的套路。现在,官商已被定为国之大蠹,是一指头捏死,还是一脚碾死,没人置疑皇权的力量。
只不过,惶恐不安是在官商和官商勾结者之间悄然蔓延传染,并没影响到上元节的热闹欢乐。
京师此时正沉浸在上元节的狂欢气氛之郑与往年夜里观灯逛市的人流攒动相比,今年的酒楼却是顾客极多,生意极好,且不分白日和夜晚。
酒水免费,后世的宣传和营销手段,被朱由校在不经意间推了出来。而京城酒楼的推波助澜,则使这次“赐酒祝捷”活动更加的热烈。
“为辽东大捷贺,为大明贺!”
“为大明贺,为圣子贺!”
酒杯碰在一起,几个新学的学员饮尽杯中酒,开怀大笑起来。
陈子龙等人并不好酒,但辽东大捷这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还是相约到酒楼庆祝一番。
“此次大捷,据全是凭恃红夷大炮?”徐孚远望向陈子龙,似是相询般地问道。
陈子龙已是徐光启的弟子,在新学上完课便去徐府帮忙编撰整理徐光启早已有志要出的《农书》。所以,徐孚远觉得陈子龙能知道得多一些。
陈子龙点零头,又摇了摇头,道:“红夷大炮威力甚大,此次大胜东虏,确实建功不。但要是全部凭恃,却又不准确。”
徐孚远笑了笑,补充道:“当然,主将指挥得当,将士浴血厮杀,更是功不可没。”
张以太端壶给诸人斟满酒,道:“辽东战事自去年广宁大捷后,便是屡有胜。某看,辽东颓势已然扭转,京师不会再闻警而惊了。”
“闻警而惊倒是没有,因战败而丧气积郁、无心读书倒是真的。”夏允彝感慨着,叹息着,道:“住在江南,关心辽东战事的人不是很多。某些高谈阔论,现在看起来也是不切实际。”
陈子龙颌首赞同,道:“都以为战争很遥远,是远在北方的事情。议论一番,也就过去了。”
苦笑了一声,陈子龙继续道:“其实,这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每个大明子民的事情。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或是故意装着不明白。”
王季重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地问道:“三位仁兄,的是那些拖欠赋税的士绅、偷税漏税的商贾,还有参与商业谋取私利的官员?”
陈子龙没有什么迟疑,立刻道:“是啊,不是他们还能是谁?战事耗费多少,国家财政已入不敷出,他们却只是为了私利,行那不法之事。”
“陈兄是受到了徐大饶影响吧?”张以太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子龙也不否认,颌首道:“家师确有教诲,但皆言之有理。你们不知辽东战事一年花费多少吧,东江开镇又增多少饷粮吧,安置数十万辽民……”
夏允彝有些直眼,看了看别饶表情,摇头道:“我等还真是不知道花费如此巨大,朝廷财政如此窘迫。”
“该是国家收上来的赋税、杂税,都被拖欠偷漏掉了,能不窘迫吗?”陈子龙冷笑一声,道:“家师对某,若不是圣上敢担污名,通过打击道貌岸然的贪官劣绅,筹措出军费。辽东、西南的形势,恐怕不会这么快稳定并有起色。”
“兵马未动,粮草先校”王季重道:“打起仗来,千军万马的军需岂会是数目?”
夏允彝若有所思地道:“未加赋而军用足,圣上英明啊!”
“对老百姓加赋税嘛?”张以太摇头道:“若要加税,也是对富者。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徐孚远略显惊咦地看着张以太,问道:“张兄崇尚道家?”
张以太哈哈一笑,道:“哪个有理,某便崇尚哪个。难道徐兄觉得‘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对?”
徐孚远笑了两声,道:“那倒不是。某也颇赞同张兄,博采众长方为正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